《东亚恩怨两千年》
第3节

作者: 春晓夏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汉军水陆二军很快就逼近王俭城,荀彘率陆军击破了清川江上的朝鲜守军,将王俭西、北面包围,楼船将军杨仆率水军则从城南包抄,右渠就躲在王俭城内坚守不出,几个月下来了,汉军一直就没能拿下王俭。此时水陆两军的将领也潜藏着不和,左将军荀彘是武帝的幸臣,所率的兵卒皆为燕、代之地的悍勇猛士;而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的水军来自齐地,在海路中多有伤亡,加上首战失利,多数士兵已无斗志,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朝鲜的大臣们在左将军荀彘的凌厉攻势下,便私下里派人到杨仆处商议投降之事。由于双方往来谈判的结果未定,所以荀彘几次与杨仆约定攻城的日期也没有得到杨仆明确的答案。与此同时,荀彘也派人私下与朝鲜接洽,结果朝鲜大臣只愿意与杨仆谈判,而拒绝与左将军交涉。
  日期:2018-11-04 10:08:37
  汉武帝见两将围城数月都没有进展,意识到了原因是将帅的无所作为,于是又增派了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处理。不过公孙遂抵达朝鲜后,听信了荀彘的一面之词,竟然将杨仆逮捕,将水陆两军全都交由荀彘一人指挥。公孙遂的误判使得和平解决战事的可能华为泡影,汉武帝听到上报后,龙颜大怒,下令处死了公孙遂。实际上此时朝鲜统治者内部已开始发生分裂,一些人不满卫右渠的抵抗政策。

  于是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将军王唊纷纷逃离,归降汉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夏,部下尼溪相当杀了卫右渠,投靠汉朝,大臣成巳又起兵反汉,左将军荀彘就乘机出兵平叛,攻占了都城王俭,卫氏朝鲜就此灭亡。司马迁有关卫氏朝鲜时期的历史记载已经脱离了神化和传说的影响,是真正有文字记录的信史。成为研究朝鲜半岛早期发展史重要资料。
  汉武帝发兵吞并了卫氏朝鲜后,在半岛中北部设立了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由此朝鲜正式纳入到汉帝国的版图之中,接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统辖。下面笔者大致勾勒一下汉四郡的分布的地理位置:
  玄菟郡——东临日本海,东北至图们江流域,西北包含今天辽宁省新宾、清原二县,东南与临屯郡接壤。
  乐浪郡——包括汉城(韩国首尔)在内的汉江流域,忠清北道的部分,西北以清川江和辽东郡为界,东北以朝鲜的熙川、宁远之线,东以今北大峰山脉等与玄菟郡为界,西临黄海,南与真番郡相接。

  临屯郡——大致为今天的江原道一带。
  真番郡——今天的慈悲岭以南黄海道的大部分以及南汉江以北京畿道的一部分。西临黄海,东与临屯郡相邻。汉四郡是多民族混居的地方,特别是乐浪、临屯一带,除了大量的中原移民外,还有卫士朝鲜的原住民,上古时期由东北境内东迁的濊、貊、东夷各部族以及古朝鲜居民,在上百年的时间里,各个族群共同生活在朝鲜半岛的东部与北部。
  日期:2018-11-04 10:09:58
  与此同时,南迁的古朝鲜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遗民及其他部族中的少数人与朝鲜半岛南部土著辰韩、马韩和弁韩部落居民融合,建立起部落国家,同时存在伽倻等小国。这一时期的半岛成为汉四郡和三韩并立的时代。汉四郡的设立进一步打通了中原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商路,辰韩等南部国家的物产开始进入中国,中国的丝绸、铁制农具、漆器、铜器等也输入半岛,更多的中原汉人移民进入半岛,汉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加速了半岛文明的进步。中原的农耕文明包括汉字、儒家思想,中原王朝的管理方式、官职律令、金属货币传入半岛,为当地居民接受并实现了本地化,成为此后半岛政治的基础。由于大量中原居民的迁入并与当地民众通婚使得半岛居民的民族成分趋于拥有更多的相同性,汉朝初年中原人士尚把乐浪真番、朝鲜之地的居民视作蛮夷,而经过五六十年后,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汉末年杨雄作《方言》时,提到朝鲜半岛北部的居民已经与燕代,辽东地区的居民使用同一种语言,即被划归为当时汉语的一种方言了。可以说汉四郡的建立扩大了中原汉文化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客观上成为半岛文明发展的催化剂。

  日期:2018-11-04 10:10:24
  当然交流多是双向的,汉四郡设置之后,内地的官吏、商人往来于内地、朝鲜半岛之间,不仅使中原的风俗习惯传入半岛,朝鲜半岛的三韩族的一些文化、饮食习惯也传入了中原内地郡县。东汉刘熙所著《释名》中介绍了传入中原的三韩、貊族制作的食品,比如“韩羊”、“韩鸡”、“韩兔”,“貊炙”,作法就是“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
  三韩部族的情况经由汉四郡传入内地,人们对该地和日本列岛有了初步了解,对遥远的倭国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日期:2018-11-04 13:25:03
  (五)日本人来自于何方?
  日本一直标榜自己为血统纯正的单一民族国家,并以此为骄傲,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任何民族的形成都是经过历史上无记载的长期的各种血统混合的过程,大量考古和历史资料和民族学,语言学和人类体质学已经充分佐证日本人的祖先是或早或晚从东亚大陆分批迁入日本岛,这一点就连日本人自己也是无法否认的。日本第80任首相羽田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年轻的时候,通过老辈介绍,知道信州羽田家族之根来自中国。我曾经在日本各地讲演,那时有人为我准备了车子,去追踪有关徐福历史故事的遗迹。听说祖先是从京都迁居长野,以前姓秦而不姓羽田,后来由于一些历史上的原因,改为和‘秦(hada)’姓读音相同的‘羽田(hada)’,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秦始皇的后代。”

  在2001年年底,平成天皇也发表了类似的谈话:“对《续日本纪》桓武天皇的生母是百济武宁王的子孙这一记载,我身感与韩国的由缘。”“由缘”一词和中文“血亲”比较接近,英语可以译成“kinship”,天皇此话一出,《朝日新闻》和韩国的媒体反应积极热烈,而日本国内主流媒体如《读卖新闻》、《产经新闻》和《每日新闻》等,似乎协调过一般,对天皇“由缘”的说法反应却相当冷淡,呈现出一派诡谲氛围。长期以来日本人将自己视为世界上最优等的民族,即便在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这种民族优越感仍旧普遍植根在日本国民的心中。所以当平城天皇说出这番话时,多数日本人却并不买账。然而不管日本国民是否愿意直面这样的问题,日本民族起源的复杂性是毋庸置疑的。日本在朝鲜半岛之东,已是远东的终极,主要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这四大岛屿组成,日本列岛四面环海,远古交通极不发达,地理上处于孤立的位置,外面的人一旦进入就很少向外回流了。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远古的日本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坩埚,融会着八方来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