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恩怨两千年》
第16节

作者: 春晓夏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隋炀帝又进行了另外一项大手笔,巡幸北方的突厥,这充分满足了杨广强烈的表演欲望。当时的突厥启明可汗是隋朝一手扶植起来的,对隋朝自然是异常恭顺。杨广此次巡幸光是随驾卫士、步兵就有50万,战马10万匹,旌旗辎重,绵延长达500多公里,还有大量的皇室成员和文武百官跟随,到达启民可汗的牙帐后,可汗以最尊贵的礼节接待杨广,这极大满足了隋炀帝的虚荣心,立马就进行大量封赏,仅赏赐给启民可汗的绸缎就达2000多万匹。然而此时无限风光的杨广无意中却发现启民可汗的王廷里来了高句丽的使者。

  启民可汗的王廷怎么会有高句丽的使者呢?其实高句丽使者联络突厥可汗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新的反隋联盟。当时的西突厥已经被削弱了,北突厥的启民可汗是隋朝扶植起来的,当然对隋朝是服服帖帖,感恩戴德,所以对高句丽的计划自然没多少兴趣。恰好此时隋炀帝杨广来到了启民可汗的汗账,启民也不敢隐瞒,就带着高句丽使者去会见杨广。
  日期:2018-11-19 20:51:36

  杨广很快就看出了异样,可汗的王廷怎么会有高句丽的使者,此处必有蹊跷。于是他立马吩咐牛弘对使者宣布了诏令:“尔还日,语高丽王,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如启民。苟或不朝,将帅启民往巡彼土。”
  杨广明确要求婴阳王高元亲自到涿郡朝见,不然就命令启民可汗率领大军巡游高句丽的国土。杨广说这番话绝非一时兴起,恐怕他早就在心里暗暗盯上了高句丽。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高句丽占据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箕子所封之地,汉、晋时皆为所辖的郡县,所以在杨广看来,这种要求并不过分;其次,这时的杨广踌躇满志,北巡塞外,正试图树立隋帝国在整个东亚的威信和霸权,现在就连昔日强大的突厥都归顺了,处在东北一隅的高句丽自当是恭恭敬敬地前来朝觐;再次,就是警告高句丽能放老实点。当然以隋炀帝这样自负的性格,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炫耀的机会。

  高元得知消息后很是恐惧,当然是吓得不敢露面,在他看来亲自前去,岂不是羊入虎口,等着任人宰割吗,所以最终高元也没有遵照隋炀帝的旨意。 
  日期:2018-11-19 20:52:50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隋炀帝杨广前往涿郡(今天的北京),可结果连高元的人影都没见着,杨广气得是七窍冒烟,盛怒之下以高句丽不遵君臣之礼为由,下诏征讨高句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必须到涿郡会合。此时的隋炀帝几乎是举全国之力,誓将高句丽一举歼灭。
  杨广和他的父亲在高句丽的政策上都是胡萝卜加大棒,只是隋文帝更多使用的是胡萝卜,以招抚为主,军事为辅,而儿子隋炀帝杨广则更多使用的是大棒。但杨广却万万没有想到,他已经开启了潘多拉魔盒,最终是一发不可收拾,将自己连同帝国的子民都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大业七年,隋炀帝就这样匆匆开始了他有生以来的首次对高句丽的东征,他命幽州总管元弘嗣立即赶往东莱海口赶造300艘战船。皇帝的诏令来得是如此地突然,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建造几百艘舰船,对于强大的隋帝国来说也绝非易事。
  为了完成任务,工匠们日夜赶工,不敢休息片刻,而且昼夜泡在海水里,结果许多人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者十之三四。朝廷又征发了江淮以南水手1万人,弩手3万人,岭南排镩手3万人。
  动员了如此大规模的军队,那么军需给养的供应量也是相当庞大的。隋政府又强征了大批江、淮以南的民夫和船只将黎阳和洛口仓的粮米送至涿郡,运河中载满兵械、铠甲和攻城之器的船舶首尾相连形成了一条千余里的长龙,运输道路上往来川流不息的老百姓多达十余万,而且是昼夜不息,超负荷的工作量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死者相枕于道上,无人收葬。
  然而祸不单行,偏偏这时候又遭逢天灾,隋帝国境内的30多个郡国沦为泽国,饥民纷纷潜逃,藏匿于荒山大泽。但是杨广则不管这些,他是个雄才大略帝王,但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大臣和人民在他眼里不过是个简单的活物,是实现自身野心的工具而已,因此他全然不会考虑到别人的痛苦,能立马改弦更张,减轻人民的负担。
  民间征粮的任务依旧继续着,善良淳朴的农民,遵照帝国的指令,带着自备的干粮,匆匆赶路,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连人带牛都死在了中途,一去不复返。另外的60余万车夫,连牛车也没有,只得二人共推一辆小车,载三石米。这一路上车夫用米充饥,到达辽西时,已所剩无几,不能足额缴纳,怎么办呢,那就只能逃跑。帝国政府把他们视为盗贼,一方面派兵征剿,另一方面逮捕他们的家属处刑,如此一来,打击面不断扩大。

  官府的贪暴,迫使广大人民认识到奉公守法是死路一条,铤而走险或许还有生的希望,于是各地抗暴的起义迅速蔓延开来,天下骚动,这还没和高句丽交战,隋朝国内就已经是盗贼蜂起,一片混乱了。
  日期:2018-11-20 18:59:20
  首先发难的是山东邹平一个名字叫王薄的平民,如同秦末的陈胜、吴广,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他在长白山(在今山东章丘)高举义旗,武装反抗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并自称“知世郎”,意思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人,还作了首当时有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第二是刘霸道,这名字听得就很有霸气,与王薄不同,他的家族累世为官,家境富裕,此人平日喜好游侠,府下的门客就有数百人,现在天下大乱,他便趁机招募乡党,手下发展到10余万人,自号“阿舅贼”。
  另外还有孙安祖和窦建德。说起孙安祖的造反确实带着不小的无奈与伤感,他是清河郡人,隋朝讨伐高句丽,在全国广大地区征兵,他也在征兵之列,但是家乡被大水淹没,妻子孩子都饿死了,停尸在床。他要求免役,官府不允,后来他又请求安葬妻子后再入伍,可当地漳南县令却对其实施鞭刑。孙安祖怒杀县令,逃到了窦建德的住处。《资治通鉴》记载了当时窦建德对孙安祖说的一段话:“文皇帝时,天下殷盛,发百万之众以伐高丽,尚为所败。今水潦为灾,百姓困苦,加之往岁西征,行者不归,疮痍未复;主上(隋炀帝)不恤,乃更发兵亲击高丽,天下必大乱。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但为亡虏邪!”这最后一句话,说得如此豪壮,不禁让人联想起昔日陈胜反秦时说的一句经典名言:“丈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要是隋炀帝听到窦建德此话会作何反应,但是杨广还是尽力压制国内的反战抗暴的浪潮,完成了军事上的准备工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