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恩怨两千年》
第40节

作者: 春晓夏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不光日本朝廷缺钱,唐朝也缺钱。唐朝中后期,经济文化衰落,即使遣唐使到了大唐,也很难得到大量的赏赐和优待,也就是说日本人没有“学费”了,如果日本使节没有唐朝政府相应的资助是很难继续留在中国安心学习并完成出使的任务。
  日期:2019-02-02 15:54:46

  第三,遣唐使所面临的风险太大,以至于后来的日本人都不愿承担这样艰巨的出使任务。
  遣唐使渡海到大唐一般有两条路线,分为北路和南路。早期的遣唐使前往唐朝主要是走北路,即沿着朝鲜半岛西岸,途经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南岸,然后登陆。相比之下,北路较为安全,但是自白村江之战后,日本与新罗的关系恶化,遣唐使西渡大唐不得不走更加危险的南路。
  南路大致是从日本筑紫西岸南下,经过南岛,然后横渡中国东海而到达长江江口,或是直接从筑紫的值嘉岛(五岛列岛及平户岛的旧命)附近,横渡东海,在长江江口的苏州、明州一代登陆。
  遣唐使渡海前往大唐遭遇的最大危险就是风暴,船只倾覆,船员溺亡,葬身大海的事故时有发生,或是船只漂流到某个小岛,船员被当地的土著居民杀害的惨剧也屡见不鲜。特别是唐朝中期以后,黄海、东海海域兴起的海盗,给遣唐使的航行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根据资料记载,例如日本天平四年派遣的第十次遣唐使在完成出使任务之后,在东渡回日本的时候,大使多治比岛所乘的第一艘海船漂流到一个小岛上,而判官平群广成所搭乘的第三艘则船漂流到了昆仑国,船上150人,有的被当地土著杀害,有的死于瘴疠之病,仅平群广成等四人幸免于难,被迫返回大唐。直到天平十年,恰好遇上渤海王大钦茂准备往日本派遣使节,平群广成便搭乘使团船只回国,但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使团在海上再次遭遇风浪,全船覆没,渤海大使胥要德等40人溺死,平群广成侥幸于天平十一年四月漂流到出羽。而于广成同行的第四艘遣唐使船,最终未能返回日本,下落不明。

  早期遣唐使面对重重风险,不仅不感到畏惧和为难,而且求之不得,因为此时出使大唐依然很风光,回国后都会享有无伤的荣耀,而且还会获得日本朝廷的重赏。
  然而这种荣耀是用巨大的代价换来的,200多年来,船只走丢,船毁人亡,人被残杀的惨剧不断在遣唐使中发生,所以到了唐朝中后期,不少日本人都不愿成为遣唐使,每每都以各种借口来逃避这样的任命。例如光仁天皇时代的遣唐大使佐伯今毛人就因为害怕风险,所以出发的时间一拖再拖,最后他干脆称病不上船,朝廷不得已让副使小野石根代替大使前往大唐。还有在仁明天皇时期,遣唐副使小野篁也称病不愿上船。

  公元8世纪末期,日本由奈良时代跨入到平安时代,此时的日本公卿贵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进取心和开拓意识,对派遣遣唐使也早已失去了兴趣,更不愿冒风波之险,远赴异国他乡。
  日期:2019-02-02 23:28:35
  第四,中日民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取代了朝贡贸易,日益成为中日交往的主流。其实从本质上讲遣唐使就是一种朝贡贸易,但是自唐代后期以来,中日两国间日趋发达的民间贸易使日本获得了充足的“唐物”,平安朝廷就不需要通过朝贡贸易的方式来获得了。
  那么何为“唐物”,唐物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桓武天皇时代(公元737年——806年),此时正值唐代中期。最初的唐物主要是指从唐帝国传入的书籍、佛具,之后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凡是从中国输入的舶来品,包括各类商品、工艺品等,日本人统统称其为唐物。
  到了公元9世纪,中国商人和新罗商人在中国东海、黄海一带异常活跃,满足了日本人尤其是那些日本公卿贵族对于唐物等奢侈品的需求。
  894年以后,尽管日本朝廷废止了遣唐使,中日政府间的交往由此断绝,但是两国民间的商贸往来仍旧照常进行。对于日本来说,唐代中叶以前不可或缺的朝贡贸易,到唐末五代乃至宋朝,则完全由以中国商人为主导的民间贸易所取代,日本贵族阶层可以借此获得大量唐物,而没有必要低三下四地通过朝贡的方式来获取。
  日期:2019-02-05 13:41:03

  最后,也是最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国内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在李唐王朝走向衰落的同时,那个崇拜大唐并处处模仿学习唐朝的奈良时代结束了,平安时代已然来临,在这个时代,日本的本土文化开始抬头和勃兴,日本文化正由“唐风文化”转向“国风文化”。
  在过去的200多年时间里,日本在不断吸收隋唐先进文明的同时,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已趋于成熟,进入到本土化阶段,即“汉风化”迈向“和风化”。日本以894年废止遣唐使为契机,实现以本土文化思想认同为主体,来吸收中国文化思想的滋养,逐步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和风”思想出现并开始盛行,它的核心是日本汉学家菅原道真提出的“和魂汉才”,他在《菅家遗诫》中指出:非和魂汉才不能阙其闸奥矣。和风思潮的兴起正反映出日本本土精神也就是哦和魂的自觉,它使日本由汉风思潮转入和风思潮的轨道上,在“和魂汉才”的思想引领下,不仅在制度、律法方面,而且在语言的表述法、文学、美术和美学价值方面,完成日本化,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正是因为“和魂”的崛起,日本的思想文化日趋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随着其“大和”民族自尊心乃至自大心里的膨胀,进而形成了日本式的“华夷观”,在这些平安公卿贵族的眼里,全方位引进隋唐的制度文化之下的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律令体制完善,文化发达的国家,不需要再继续引进唐朝文化了,日本俨然就是一个“小中华”。
  无论是出于民族自尊心还是小中华意识在作祟,平安时代的上层贵族公卿,已经丧失了以往积极进取和学习外来文化的意识,逐渐走向自闭,所以自宽平六年终止遣唐使之后,日本在外交上便进入到一个“闭关锁国”的时代。
  日期:2019-02-05 14:34:56
  本帖后面将讲述宋朝与高丽,辽与高丽、女真与高丽战争,宋朝与日本关系,包括日本由摄关与院政时代向武家时代过渡的历史,以及蒙古征讨高丽,忽必烈征日的内容,由于引用的史料庞杂,所涉及的内容之多,若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涯友提出宝贵意见。
  日期:2019-02-05 16:28:39
  北宋初年,宋辽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幽云十六州,实际上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公元936年,时任后唐节度使的沙陀人石敬瑭乘朝廷内乱,请求契丹出兵,帮助自己夺权。当然辽太宗耶律德光不会白帮忙的,他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最终石敬瑭答应向契丹称臣,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和缴纳岁贡绢帛30万匹为条件取得了耶律德光的支持。石敬瑭就这样建立后晋,他自己就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傀儡“儿皇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