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兼收的轻松流日常发财故事》
第4节

作者: 牧场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今不同了,依旧还是个口袋里没多少钱的毛头小子。
  凭借存了好几年的小金库,短期内不用为住房和吃喝发愁,可惜最多坚持三个月左右,这使得叶冬青必须找到赚钱维持生活的办法才行。
  更何况,尽管知道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直接创办公司,都很容易赚到钱,但没有启动资金是个麻烦事。
  想要过好日子,前提条件是先有钱,命苦的爹妈没办法给予帮助,一切都得靠他自己才行。
  换个角度去思考。
  用两亿多美元换来个年轻的自己,叶冬青肯定赚了,只是微微可惜于打拼那么些年,一切又要从头开始才行。

  不过假如顺利,想发财可一次“创业”容易得多,正考虑起是不是应该继续老本行,靠洗钱先捞一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通过正常途径,想要积累到第一桶金实在太过于困难,他还没无聊到背彩票号码,而且最近时机太好,纳斯达克的互联公司市值差不多跌到谷底,接下来多半要开始攀升了,每耽误一天,损失的可都是富兰克林。
  说起最拿手的赚钱方式,当然是洗钱,没钱没势力,报仇也变得更加困难。

  既然自己重生,来到2002年,意味着害死自己的仇人们也还年轻着,叶冬青心眼不大,这血海深仇不报,心里总像是有块石头压着……
  低头往前走,故地重游之余,也在思索自己究竟为什么重生。思来想去找不到头绪,最终被他归咎于自己运气好,福大命大。
  偶尔抬起头,感兴趣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一辆辆原本老到快要报废的汽车,在如今还是畅销新款车,漆面光亮,毫无岁月感。
  古老到让叶冬青感到尴尬的的诺基亚手机,目前还是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狠角色,摩托罗拉手机部门还没倒闭,占据大约百分之十五的市场份额,气势如日天,股票受到追捧。
  许多熟悉的建筑所在地,还是一片老危房,行人们穿着打扮的风格,满满都是怀旧感。
  很妙的体验,已经经历过的“历史画面”,重现在叶冬青眼前,这让他总是忍不住产生怪异感。

  昨晚才刚过来,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脑海浮现出异样情绪在所难免。
  本以为自己快死了,即将从这个世界彻底抹去,忽然发现自己还能活,并且经历这种怪事,体验到从绝望到惊喜的全过程。这导致他对现状还算满意,能开心又轻松地活着已经很不错,脚下步伐轻快,混入人群当。
  暂且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再一次体验生活的美妙……
  *******************
  十月旬。
  一场来自北方的寒潮,让纽约气温下降到几摄氏度,白天也只有十三摄氏度左右。
  马路多出厚厚一层,怎么都扫不干净的落叶,人们期待着今年的第一场雪花飘落,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叶冬青的故地重游计划只持续大半天告一段落,曼哈顿都是些钢筋水泥砌成的东西,对初来乍到的游客们而言很惊艳,在他眼其实也那么回事。
  站在XC区东边能看见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同样显眼,说起如何区分纽约人和游客,懒得多看那些地标一眼的,八成是常住人口了。
  没傻到将自己重生的事到处乱说,那样只会被当成疯子送进疯人院,重新接受年轻生活不是件容易事,叶冬青这两天尽量避免跟别人,特别是熟悉自己的人产生过多接触,担心一不小心露出马脚,更多时间靠电视和报纸来打发。
  买不起电脑,智能手机还没研发市,打发时间的方式一下子乏味许多,消息的传递不再便捷,这个年代的人情味更浓些。
  十六号这天,早晨七点出头。
  当叶冬青出门时候,门口保安室里,一位老头正对着电热火炉取暖,手里捧着份报纸,只是看了他一眼,接着又将头低下去。

  这栋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老约翰·洛克菲勒那个时代,里面被隔成近百个小房间,大小从十几平米到五六十平米不等,装修很老旧,消防设施肯定不过关。
  叶冬青只负担得起十多平米的那种房子,摆放一张小弹簧床,剩不了多大空间,还是富豪那会儿,用来摆放红酒的房间都它大不少。
  记得自己准备搬出去那会儿,面前这位名叫山姆的老头查出癌症,胃癌晚期,算算时间不过是几个月后会发生的事。
  租户们习惯称呼他为老混蛋,因为山姆是这一整栋建筑的所有者,性格既刻薄又无情,哪怕只拖欠两三天房租,都会被老头扫地出门,算让租户睡大街都不愿照顾一下。
  可能是心情好的缘故,即将赶公交去学校,叶冬青从老山姆面前路过期间,抬手打招呼说:“早好先生,脸色看起来有点差,难道生病了么?最好去医院查查吧。”
  “滚蛋!”
  老山姆语气不轻不重地说了句,根本没在意,继续看报纸。
  谁听见别人说自己有病,都不会给好脸色看。
  跟这老头没亲没故的,好心提一次够了。

  叶冬青耸耸肩,不再多说惹人厌,出门被冷风吹到,将手插进口袋里,往公交车站所在方向走去……
  曼哈顿国际学的金色校名清晰亮眼,刻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
  纽约学校不少,以至于除了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公立、私立名校,其他学大多都需要为生源而发愁,像叶冬青读的这种不入流学校,学生大多是有色人种,华裔最多,其次是黑人,白人学生反而少见。
  美国的种族分歧严重,孩子们从一出生能接触到,一座社区的黑人或者华人数量变多,那么白人家庭多半不愿意过来,还会慢慢搬走,造成白人居民流失。
  同样的事件也发生在学校当,家长们将白人学生所占例,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高端的标准之一,像曼哈顿国际学这种白人学生只占百分之六,而黑人学生则多达百分之三十七的学校,轻易会被贴“垃圾学校”的标签。
  为了防止被有色人种打扰,白人们还默认了一套潜规则,他们会将房价和学费价格拉高,高到让普遍较穷的有色人种花不起钱,这样可以避免接触到他们。
  如此一来地产商和各类机构赚到钱,而消费者们又得到了“高端”所带来的满足感,属于双赢。
  高好不好,对叶冬青而言并不重要。
  等到以后人们只会在意高等教育学历,在意某个人是不是有钱、有实力,谁会管在哪读的高?一旦获得成功,贫穷的出生也会变成白手起家、能力十足的证据,社会本是如此现实。
  和其他学生们一起进入校园。
  已经离开这所学校那么久,今天居然又回来了,还是以十二年级的学生身份,叶冬青觉得有趣。
  十多年没接触课本的知识,随着时间流逝,他还有些印象,但不深刻。抓紧时间复习一段时间,通过SAT、ACT测试拿个高分应该没大问题,对他而言常春藤盟校并不遥远,脑袋常人好用得多。
  记忆,假如不是没钱念大学,又因为高校种族配额制度没拿到全额奖学金,其实两三年前能去大学念书了,叶冬青早已学完这些课程,苦于没有家长照顾,帮忙指出明路,一来二去拖到现在依然读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