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兼收的轻松流日常发财故事》
第38节

作者: 牧场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富人们那边暂时不用考虑,原因在于有钱人大多精明,很难让他们相信淡水基金,拿钱过来投资。
  穷人把钱当成命,想从这帮人口袋里掏钱也不容易,不过利息足够高,对外宣称的风险很小,只要成功打出名声,说不定能起到效。
  闭起眼睛琢磨十多分钟,还是决定先试试。
  翻身站起来,叶冬青精神抖擞地挥手道:“跟我出一趟门,去找家广告公司定制些东西!明天把管钱的艾迪先生叫,有一大堆东西等着我们去买!”
  劳拉忙活到现在,不明白自己这位老板又发什么疯,懒得去问怎么回事,反正又不懂那些生意的事,接口道:“等我几分钟,洗个手陪你去……”
  *******************
  大雪终于停下,曼哈顿终于再次放晴。
  忙碌了两天之后,叶冬青带着几位员工,集体来到唐人街最热闹的地段。

  维戈女士当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直接进入了大公司当实习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还算成功,但今天年轻的小老板,给她安排了个发传单的活干,简直快要气炸。见到来往行人,往他们手里塞传单,无论怎么想都觉得丢人。
  一辆卡车停在街边,工人们忙着将一个个大箱子搬下来,整齐堆放在路边,从盒子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既有电视又有全自动洗衣机。
  路边小广场竖起块大招牌,海报印有英双语:“华尔街著名金融公司火爆来袭!存款送好礼!一万美元起存,年利率高至7.5%,一款只赚钱不亏损的好基金!”
  叶冬青自己拿这个扩音喇叭,大声喊道:“过来看看,存款送家电!存十万刀,一年利息七千五百刀,躺在家里都能赚钱的机会来啦!”
  按了个键后,这句话开始循环播放。
  还别说,路人们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如此高的利息,听着诱人……
  纽约的唐人街也被称为国城,目前总共有六十多万华人居住在这片地区附近,东海岸华人们主要集于此。
  1848年,两男一女乘坐“流浪之鹰”号帆船到达美国,这是最早移民美国的华人。当十九世纪末加利福尼亚州最早颁布实施《排华法案》后,被排挤和受迫害的华人大批向美国东海岸迁移,最终选择定居在了叶冬青脚下的这片土地,并且不断壮大着规模,由此形成今天的北美最大华人聚集地。
  在纽约的唐人街,通用的语言主要是粤语,也有其他各地方言。
  一眼看去,许多街口有报摊,开车可以听到广播,晚间看的电视是节目,路边餐馆数量极多,大约每三家店有一家是餐馆。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肤色和化背景等原因经常遭到排斥,很难找到让人满意的工作,所以这里的华裔大多选择做些小生意,或者学一门手艺等等赚钱维持生计。
  纽约人把这里称为“贫民窟”,由此能看出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当固然出现了些富人,但算起例,远远不能跟白人们相,绝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
  有些了年纪的华裔甚至不会英语,说是生活在纽约,更像是活在这个与其他地方“隔绝”的小社会里,没办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叶冬青在这边长大,对此十分了解。
  他奶奶世纪四十年代才逃难来到美国,爷爷家那边更早些,从华夏离开时候还有皇帝在位,打拼那么些年,没积攒出几个钱,勉强凑合活着。
  到了他父母这代,日子才稍微舒服些。
  因为叶冬青的老子是会计,拿到AICPA证书的那种注册会计师,可惜只是从社区大学毕业,大公司不会要这种学历低的人,没实力换栋好房子,赚些钱养家糊口足够了。
  印象,父母出意外去世前,一家人挤在破旧小房子里也蛮开心。
  奶奶去世早,四口人挤在六十平米左右的老房子里,后来那位烟鬼爷爷生病去世,他这才有了单独的小房间。至于母亲家那边的人,没太多印象,貌似从没见过面,他们去世时候叶冬青还小,记不起太多事情。
  意外发生后,他去了姑姑家居住,几年时间过去,父母去世的赔偿金被花得干干净净。

  三十多万美元,架不住几口人一起只花不赚,租房、表弟表妹的学费,都是开销大头,姑父还喜欢赌钱,叶冬青成年之前,连房子都卖掉了。
  当时年纪小,他还为此生气到大哭,但监护人有权处理这些资产,最后还是被姑父得逞。
  从那以后,恨意更深,只想早点从他们家离开,说起来似乎从没想过把钱追讨回来。不过,即使想追讨也不容易,这种官司很难打赢,完全可以推脱说是为了叶冬青才租大房子,已经在“培养”他的过程用完。
  眼不见心不烦,次不想为此生气,这次更不愿意,父母跟姑姑家的那点情分,到他这辈早已消耗干净,从此是路人的那种。
  他们做事不地道,叶冬青有骨气,只当是报了那点“养育之恩”。
  要问身为孤儿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大概像是一艘永远无法停靠的船,只能不停地随波逐流,什么都要靠自己。

  慢慢在自卑和沮丧养成现在这种性格,很难去全身心地相信、亲近谁,叶冬青很好相处,也不好相处……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商店。
  马路对面街角处,摆放着堆积如山的水果、药材、海鲜摊位,各种招牌混杂在一起,车辆众多,路边积雪还没化开。
  淡水基金公司简陋广告牌竖在那,工人将礼品家电全部堆放好后,开着车离开了,喇叭里一直在重复着那句话,过来才十多分钟,募集到的资金数额为零。
  有人尝试了解理财产品详细,但还没人敢冒然拿钱投资一家从没听说过的公司,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起步万美元的事,哪能像买水果、买菜一样随随便便。
  万事开头难,叶冬青也想举办一场高端富人派对,然后拉关系从他们那里获取投资,目前淡水基金公司没规模没业绩,谁又会相信他呢?只能弄出这种会让同行们笑话的方式来积累资金,方式不重要,他只想看到满意的结果。
  清楚知道不少路人手里有可用作理财的闲钱,而且规模可能还不小,现在只需要想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掏出来。
  为此做足准备工作,怕有人通过互联搜索淡水基金,于是花钱请人更新了站,并且掏出八十万美金打广告,将会投放在一些点击量挺高的理财论坛主页。
  还有这些奖品、海报之类,总共花掉十多万美元,明天第二批价值十万美金的商品也会送来,特意为公司员工们做了版个人海报,哈佛、耶鲁、沃顿商学院、哥伦亚之类的名校背景,加花旗、摩根、高盛这些工作简历,看去蛮有噱头。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打出名气,叶冬青决定拼一把,实在不行回去继续乖乖顺着买来的名单挨个打电话,碰运气找喜欢冒险的投资者们。
  接连见到好几位路人,停下脚步看看走了,他心里挺纳闷,正在思考哪里出了问题。
  按道理来说一年百分之七点五的回报率不算低了,其他理财公司会设置起投金额,想达到百分之七左右,至少也是五十万美元起头,而且还不能肯定绝对赚钱,具有一定本金亏损风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