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44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6-24 21:52:42
  【破釜沉舟】
  项梁战死之后,楚军一片惊恐,各路人马纷纷回军,并把怀王从盱眙迁出,建都于彭城,刘邦和项羽等军驻扎于彭城四周。
  章邯击败项梁之后,就被项梁传染了一样的毛病:楚军不足为虑。打死他也不相信,最终结束秦军和秦王朝的正是这支残军。
  然后章邯就率军北上渡过黄河,准备收拾另一股较大的义军───赵军。收拾掉了一个猛人之后,章邯似乎更猛了,随后大破赵军于邯郸,赵王歇和国相张耳逃往巨鹿城。
  前方已无路可逃,后方又无路可退,那就在这守着吧!同时派人向各路义军求援。
  秦军追到巨鹿城下,将巨鹿团团围住,而此时的秦军除了章邯所部,还有一支是从匈奴前线调回来的长城军团,就是当年打败匈奴的那支,算是帝国的精锐了。
  此时这支军团的主将是王翦的孙子───王离,围困巨鹿的正是王离所部。当秦军围困巨鹿的时候,各路义军也赶到了秦军的外围。准备在外围击秦军?在外围看,先看看…
  而章邯所部秦军则驻扎在巨鹿以南的棘原以策应王离,还修了一条专门给王离军输送粮草的甬道,看你们能熬多久!
  在章邯看来巨鹿已是囊中之物,至于那些乌合之众的所谓义军,等我收拾完巨鹿城里面的,再来收拾外面的。这次章邯失算了,因为里面的还没来得及收拾,他就已经被外面的收拾了,而收拾他们的正是他认为不足为虑的楚军。
  楚军是一支有故事的军队…
  赵军被围后,楚怀王也收到了赵军的求援,也准备发兵救赵。

  项梁的失败非但没有使楚国的军事力量减弱,反而更加强大,因为楚军在项梁死后爆发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叫仇恨,而这种仇恨在很大程度上又源自一个人,那就是项羽,拥有这种力量的项羽将成为秦朝真正的克星。
  项梁的死对项羽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但对怀王熊心来讲却不是坏消息,机会来了。
  很多时候,机会出现了,但不一定会是你的,因为抓住机会也是要实力的。
  怀王来到彭城以后,重新整合了军队,借机夺回了兵权。但为了安抚诸将,就对刘邦和项羽等将领封官加爵,这虽然是个老套路,但确实一举多得。
  不但能掌握权力,还能使众将相互制约,最重要的是在能遏制项家势力的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心腹。这足以说明怀王是很有想法的,他无时无刻都在告别“傀儡”二字。
  对这个安排,项羽肯定是不满的(从后面的一系列行为中就可以看出来),虽然项羽也想振兴项家,但眼下他最想做的是找秦军复仇,其他的事都可以先放一放。
  可是,打秦军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呀!怀王在与众臣商议后认为,如今秦军的主力在北方,关中兵力空虚,楚军可以趁机西进入关,直捣黄龙。这样也有助于解巨鹿之围,项羽当然乐意去,可以说此时的项羽仍然只是想报仇。
  当然不行,你当我熊心傻呀!万一你成了,你们项家不又壮大了,要报仇可以,去巨鹿打秦军吧!
  可西进入关也是危险重重,没什么人愿意去,没人去也不能让你项羽去!
  怀王君臣经过讨论得出最后结论,想进入关中而平定关中,就必须得一位阅历丰富和懂得恩威并施的长者前去,刘邦最合适不过。
  总之,项羽不合适,这也说明,楚国君臣对遏制项家势力已经达成了共识,熊先生也真是用心良苦。
  只要能打秦军,我服从组织安排。

  就这么决定了,楚军将兵分两路,一路为西路军,由刘邦任主将,负责西进关中,顺便收拢陈胜和项梁的散兵;另一路就北上攻击黄河以北的秦军以解围巨鹿,项羽就在这一路,但只任次将。然后怀王还与出击的众将定了一个看似公平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刘邦当然知道,这次行动的风险巨大,但机会也巨大。不管怎么样,从此,刘先生个人的性格优势开始体现出来了,他的辉煌之路也正式开始了。
  至于北路军主帅的任命,那是有讲究的,首先肯定不能是项羽,再一个得是楚王信得过的,如果能力强那就最好了,要不然是镇不住项羽的。如果这次的任命成功了,熊先生很有可能就翻身了。
  但历史证明,身,是没有那么好翻的。
  有人曾经向怀王进言,说有一个叫宋义的人,在之前就预言项梁会失败,此人应该很有才能,也会很懂兵法。怀王就召见宋义,经过交谈后得出结论:此人果然是个人才。

  但他不知道,宋义的才只是口才,而不是才能。
  在怀王看来,有才就行,于是就认命宋义为北路军的主将。项羽和范增为副手,北上救赵的各路楚军都归宋义指挥。
  这真是一个绝佳的安排,既可以使众将相互牵制,又可以培养自己的势力;既可以通过与北部各路义军的联合以牵制秦军的主力,而为刘邦西进创造更好的环境,还可以削弱项氏。
  我楚国复兴有望啊!不过这只是怀王个人的想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