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 (一部八零后农村孩子成长的故事)》
第40节

作者: 沙鸥翔集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峦峦叠叠的山林里来到这无边的南国,山与海所形成的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于是,两个不同的参照物所给人的心灵暗示也是如此的炯然。出生在山里孩子从小有向往着山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生来就要学会攀登。但当面对大海,海的平和、包容、赐予和威严是人这个个体无法抗拒和征服的,于是他们便在每一个港口都修了一座妈祖庙,而这里的人们从小就学会了虔诚的祈祷。
  但命运的安排注定了王艳不能拥有大海一样的胸襟,生活的坎坷让她在失去和得到中成长,失去的太重要,所以得到的一丝丝阳光对她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人生的崩塌最后就这样让她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寄居蟹,借着别人给与的壳小心的活着,于是,她不能没有壳。

  曾勇的农家乐在小两口精心的打理下,生意一直都非常好,今年春节前,他们还买了一台很高级的汽车,父母也都被他接到里城里来生活了。云伟最终还是没有勇气给婷婷表白,也许爱一个人就是要看着她幸福吧,尽管给与她幸福的人不是自己,但云伟还是在心里为婷婷祝福,好在生活最终没有辜负他的深沉和坚定,赐与了他一段仍然足够美好的爱情,于是他悄悄的把那些没有寄出的书信付之一炬,而自己用弹壳拼成的“婷”字被他放在了某个旮旯里,等待着岁月的尘封。

  婷婷大学毕业后,便带着柏杨见了自己的父母。许多年前,吴恩华曾在柏杨所在的村校里支教,那年柏杨刚好小学六年级,吴恩华的到来,最终让这个身处村校的柏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初中。一个村校的学生能考上县里的初中,这着实算是一个奇迹。
  农村孩子大多不善于表达谢意,但他的心里却真切的感恩着这个老师。不得不承认,在村小里长大的孩子,对村子以外的一切都充满着希冀,以至于一个来自乡中心校的老师,都会常怀着某种高级世界的敬畏。
  吴恩华只是尽职的完成了她的工作,但小小的柏杨却极为感恩的迎接着她的到来。能考上县里的初中,吴恩华功不可没,因为吴恩华所带来的知识的确是那些民办老师、代课老师所不能及的。那时的柏杨就在心里许下了一个报答的愿望,但没想到命运所安排的报答方式会是成为恩师的女婿。柏杨军校毕业后就进入部队,现在已经是中尉了,这样的成绩也算是吴恩华的得意门生了。
  那天师徒相认,柏杨却是以婷婷男朋友的身份出现,当一生戎装的柏杨出现在老俩口面前时,他们心里的满意都化作了天真的微笑,难以掩饰,而吴恩华看着昔日的学生如今是这般的英武帅气,更是欣慰的用又手拍了拍柏杨的双肩。
  在父母的建议下,婷婷最终还是选择了当一名老师,虽然她开始及不情愿于这个选择,但身为老师的母亲,如今每年春节都有些得意门生来看望她,这让婷婷感受到了这个职业的神圣和价值。原来老师真的可以改变某些人的人生,原来真的有人无论走到那里,取得什么成绩,都不会忘记为自己人生点亮第一盏灯的老师。而自己的恋人虽然和母亲只有两学期的师生关系,但足够让柏杨终身不忘了。

  柏杨曾向婷婷所讲述过他当时的感受,对一个身在村校的学生来说,中心校的老师如同来自某个高级的世界人物,她带给村校学生知识足够让柏杨铭记一生了,在柏杨的意识里,她的能力的确要高于那些民办老师和代课老师很多。
  柏杨对自己母亲的评价是级高的,以他的性格而言,这绝不是故意讨好的恭维,而是他童年里深刻而闪亮的记忆,他甚至觉得如果不是吴恩华的到来,他根本不可能考上县里的中学。
  也许是柏杨的心路触碰了婷婷的善良吧!以她的资励,她本来可以在县里选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最后她却选择了回到安坝初中。这个决定柏杨表示支持,但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
  吴恩华已是半生为师,婷婷的职业选择也是她所希望的,但没想到的是婷婷却选择回到安坝初中来当老师,这让她很失望。婷婷的这个选择并没有和妈妈商量,木已成舟,吴恩华只能无限感伤的和婷婷谈起了对现在工作的感慨。
  吴恩华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本是她职责所在。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面对工作,她却显得越来越困惑。为什么国家越来越上繁荣,但乡村却越来越迷茫?每年一次的农民工大迁徙后,把孩子和老人留给了乡村,于是,在如今的学校里,孩子们被强行的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对于这个新名词,妈妈充满了无限的困惑,但更困惑的是乡村学校如今成了一个教育的孤岛,她们这一辈的老师正在慢慢的变老,但年轻的继任者却越来越少,有的即使勉强来了,也呆不了几年。

  如今的时代里,“乡村”和“留守儿童”似乎是一个悲哀的默契。没有父母的关爱,却有足够的物质保障,在这个信息和物质空前繁荣的时代里,孩子们对物质的追求总是能轻易的满足,但精神和情感的空虚却并不是物质能代替的,亲情的缺位使这些孩子没有敬畏,不懂感恩,加之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暴力和消极的负能量能轻易的填补他们精神和情感的空虚,这使得老师教书育人的难度被无限的提高,也使得老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追求陷入了迷茫,所以吴恩华会激烈的反对婷婷回到乡里来任教。

  婷婷听了妈妈的讲述后,她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选择是多么冲动的决定,但她并没有感到畏惧,也没有感到到后悔,她甚至没有把妈妈的担心放在心上。
  婷婷的出现的确给安坝初中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回到母校工作,她本能的充满着感情。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如妈妈所提醒的一样,她的班级几乎全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不懂敬畏,不爱学习,仅有的几个好学生在不良风气的裹挟下也近墨者黑了。婷婷第一次走上讲台,她还没有讲几句,班里的纪律就失控了,他当时就想起了吴浩然如果在这里该有多好呀,但面对现实,她还是无力应对,几番警告后,她自己却委曲的流下了眼泪,没想到自己要拥抱的理想尽然如此的困难。

  面对困难,婷婷努力的适应着,而柏杨也一直鼓励着她,这使婷婷最终找到了如何和这些顽劣的孩子们相处方法。孩子们对这个时尚多才的新老师是很好奇的,随着相处的深入,有些学生开始问一下婷婷的个人问题,比如外面的世界,大学生活等等。婷婷把握住了和这些孩子成为朋友的机会,她欣然的用自己的故事去交换这些顽童的信任,“吴浩然、王艳、李云伟、曾勇、张成,还有自己。”虽然这些人物的故事并不像拯救世界,保卫和平那样精彩,但这些故事足够的鲜活和真实。

  孩子们的问题好像没有边际,他们还贪心的想看到她男朋友的样子,于是婷婷把柏杨的照片递给了孩子们,从同学们的惊讶的眼神中可以感觉到,这些孩子似乎对“帅”有了高级的理解,虽然他们赞美之词还很粗糙,但可以肯定,柏杨的形像已经像一个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飞进某些孩子的心里。从这些孩子的眼神里,婷婷突然萌生一个奇怪的念头,她觉得作为一个乡村老师,也许讲一个好故事会比讲好一堂更意义。

  婷婷一边工作,一边探索。她从这里出发,而后又回到这里,时代的印记和时代的变迁对这个学校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原来千多人的学校,如今只有区区几百人了。留在这里学生似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各种客观的因素让这些孩子在迷茫中找到不梦想,看不到希望,于是他们叛逆,张狂,脆弱,敏感,几乎各种负面之词都能在这些孩子们中找到对应。每当婷婷独自走在这所学校时,心里总会莫名的忧伤,她强烈的感觉到这个学校病了,病得不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