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
第47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4-15 08:52:27

  继承人的选择一直困扰着性格果敢善断的武则天,这是武则天登基以来心底一直难以解脱的困惑:是延续大周王朝还是把皇位还给李世民的后人,使她陷入两难境地。传给自己那几个看不上眼的儿子,自己驾崩后,“大周”政权便不能维持下去;传给老武家那些不成器的兄弟侄子,“大周”国号倒是可以维持下去,但武氏诸辈毕竟不是亲生儿子,而且将来自己的儿孙会面临衰亡的危险。这是武则天最后岁月的心头结,时间已经不会给这位老人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施举措,向左还是向右?

  武则天有没有考虑过将皇位继承交给武家呢?答案是肯定的。背了多少骂名,冒了多大风险才有了属于武氏的大周国号。可所有的辉煌和繁华也挡不住时间的车轮,就要谢幕了。一段时间,她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对于武氏诸侄积极谋取皇位的活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儿们,给你的,你可以要,不给你的,你不要抢。天授二年(691),魏王武承嗣自以为“大周革命”自己有很大功劳,又在“宗室”中年龄最大,曾袭封周国公,与天子最为亲近,应当代皇嗣李旦而为皇太子,于是秘密指使洛阳人王庆之上书武则天请立自己为太子。武则天对王庆之十分优待,给他一份出入皇宫的特别证明,使他来去自如。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因为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被诛。

  想耀武扬威,就要打压李世民的后人们,也就是自己的孩儿们。反过来对于自己的亲身儿子,武则天却心生芥蒂,严加防范。长寿二年(693)一月,大臣裴匪躬及内常侍范云仙等人私自拜见了皇嗣李旦,武则天得知后,极为震惊。于是找了个借口,将裴匪躬、范云仙处死,禁止公卿大臣与皇嗣私下交往密切。后来,有人诬告皇嗣想谋反,武则天立即命令酷吏来俊臣见,降低皇孙以下李氏诸王爵位。从此以后,她对皇嗣李旦也不太审讯皇嗣身边的人,直到有人以剖腹的方式表明皇嗣绝无反心,这才作罢。但是,武则天还是对李旦不放心,最后实际上将其软禁。

日期:2009-04-15 08:56:42

  武则天是个铁血人物,但她不是一个昏庸之君。作为女人当国,她将江山看作了自己至亲的孩子,她爱自己的江山。她是应天而生,使命在身。在一些立武活动的准备动作暖身过后,武则天又陷入了摇摆状态。她深知武承嗣有几斤几两,统治整个王朝他还差得很远,所以,在称帝后七八年的时间里,武则天一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而武则天这种心理上的摇摆不定,加剧了李武两姓的储位斗争,你方唱罢我登场。武承嗣曾联合酷吏迫害李氏宗室,又假借他人之口请求武则天废皇嗣李旦立武姓。李氏宗室虽然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元气大伤,但在朝廷中还是有不少支持者。武则天手下的将相大臣,绝大多数都是武则天的粉丝。但是,她也清楚地知道这些粉丝之所以支持自己,不是针对她武则天个人,而是支持由太宗开创,由她继承并且发展下来的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局面。他的这些粉丝并不希望形成武氏子侄继位的政治格局,因此还是力挺以李氏为皇太子。当洛阳佞臣王庆之再次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时,宰相李昭德便假借圣命将其杖杀。双方争夺已白热化到喋血宫门的程度。也就是说这时候支持武则天和反对武则天的人,维护的都是李唐王朝,他们都不希望江山易姓。

  在杖杀王庆之之后,李昭德对武则天说:“高宗皇帝,是你的丈夫;太子,是你的孩子。你的天下,应该由子孙万代传于万世,哪能让你的那些侄子继承呢(这一点也不符合现在的继承法)?从来没有听说侄子当了皇帝给他姑妈立宗庙的。你要是把天下给了武承嗣,不仅有负先帝,那么连你丈夫高宗皇帝也要被请出宗庙,没人祭祀!”武则天琢磨这话也有道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是老李家的媳妇。

  长寿元年(692)五月间,李昭德谏请对武承嗣的权势进行限制。武则天有所不忍,李昭德道:“武承嗣是陛下侄子,既为亲王,又做宰相,权力已与陛下相差无几了。自古帝王家多弑父夺位之事,姑侄总不若父子,侄子权重又岂能让陛下之位久安?”这话分明是挑拨姑侄关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