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间兴亡过手----郑国霸业兴衰录》
第17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2-12 08:57:52
  25
  犬戎虽然被赶跑了,但镐京已经被破坏殆尽,宫殿焚毁,满眼荒芜,据说镐京城里大白天都有饿狼在觅食。而且犬戎在西北的高山中,使其对于镐京的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非常明显。其次,导致三川断流,三条原本作为镐京屏障的大河失去了战略作用,镐京已经出现了无险可守的窘境。当然最让周平王头疼的是,犬戎通过申侯的带路进入关中腹地,对于镐京的地形地貌和沿途排兵布阵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随时可以呼啸着从大山中冲出,抢掠一番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加上,周蠧hong王作为一个潜在的威胁也是让周平王如鲠在喉。

  于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周平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迁都。
  迁都的目的地是洛邑,又叫做成周,是周王室直辖的属地,是仅次于镐京的大城市。洛邑的缔造者是周公旦,当年周公旦镇压“三监之乱”之后,将商朝遗民迁来监视居住。并且为了防范商朝人再次起兵作乱,受周成王之托,修建洛邑。到了周穆王、周昭王的时代,西周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原的控制,且距离各诸侯距离较镐京更近,逐渐成为西周政府的陪都,分担一部分镐京政治经济中心的职能。

  迁都这样的事无论在什么朝代来说都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往往都会遭到巨大的阻力,哪怕迁都的理由再充分,平王东迁就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确切的说,遭到了既得利益的周王室和贵族集团的反对。原因很简单,利益受到了侵害。在古代,诸侯贵族们从中央领取的俸禄是非常有限的,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封地的贡赋和实物收入,也就是说有土地就有收入,土地越肥沃,收入就越丰厚。现在随着周平王迁都的一声令下,这些既得利益者在镐京的土地就算泡汤了,到了洛邑之后怎么分分多还是分少,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事实上,不光是失去封地的人反对,洛邑的土著居民也是一肚子不满。作为西周王朝的陪都,洛邑一直是周室的小宗,周公旦一系经营运作的地盘。经过了自周公旦以降了两百多年的运筹帷幄,周公家族势力在洛邑地区势力盘根错节,俨然是洛邑的地头蛇。现在周平王率领着满朝文武和所有的王族一起搬到了洛邑,这种寄居行为,短期的还可以,长期的肯定会造成矛盾。从平王东迁以来,周室的大小宗的内斗就没有停过,其中几次周王被赶出洛邑靠着诸侯支持才得以重新复位,都是因为这种旷日持久的内斗,而这种内斗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周天子的没落。当然现在,西周就像一条大蜈蚣,死而不僵,无论从体量还是农业条件方面都远超各大诸侯国,而且根据周礼的规定,周天子直接掌握着数倍于诸侯国武装的周六军。

  当然迁都洛邑的决定也是有支持者的,这些支持者就是郑、秦、晋这些新兴的或者位置偏远的诸侯,这些诸侯往往被既得利益的勋贵们所看不起。但是现在,这些边鄙之国即将登上政治舞台,站在聚光灯下。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东边是崤函天险,西边是郑国的拱卫,四周是伏牛山、熊耳山以及洛水天险。向西只要扼守住崤函天险,周蠧hong王和犬戎的势力将无法东出一步,向东有郑国挡住中原诸国向西渗透的趋势,可谓是万无一失。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郑国要心无旁骛的支持和拱卫洛邑,一旦与郑国的关系恶化,周天子就可谓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连跑都跑不出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周平王甘愿自降身价与郑国交换质子,也要和郑国搞好关系的原因。

  所以,周平王别无选择,只能与郑国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平王的东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让周王朝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过于依赖诸侯,就会完全被诸侯控制。
  经过一番明里暗里的撕逼和角逐,公元770年,周平王发布命令,迁都洛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