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大唐》
第23节

作者: 中庸之辈
收藏本书TXT下载
  长孙无忌派飞骑日夜兼程,一日三百余里,换马不换人,将兵部文书送交弓月道大营。花团锦簇的夸赞了他带兵有方,劳苦功高云云,文书的最后才委婉的暗示他该出兵了,否则后果严重。
  大唐文官和武将向来是面和心不合,别看长孙无忌满篇赞誉之词,好像老友一般亲密,最后的暗示却像一把刀悬在了他梁建芳的头颅之上。
  出兵,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他千里迢迢自长安而来,何尝不想毕其功于一役,抓住阿史那贺鲁狠揍一顿,然后押解长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阿史那贺鲁已遁入茫茫草原,连一丝踪迹都找不到,眼看几万大军越追越远,再追下去不仅粮草难以为继,寒冷的天气就能将几万大军彻底埋没。
  前段时间的暴雪就是最好的证明,粮草、御寒之物无法及时送达,大军人心不稳。如果不是苏小义出手献上雪屋制法,折损的兵卒和战马会是一个可怕的数字,那个时候不用御史弹劾,整个朝堂的口水就能把他梁建芳淹死。

  新君初登大宝,长孙无忌作为先帝托孤重臣,又是当今陛下的亲舅舅,大权在握,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尉迟敬德已经老了,常年为病痛折磨,连自己的家人都快认不出来,走路都困难,已经上书请求告老。程知节在先帝在位时那是威震天下的猛将,现在也是六十岁的老人了,虽然官位显赫,但是陛下对贞观武将有天然的防范之心。为此他平日里连门都不出。李绩,大唐三朝元老,又一个托孤大臣,贞观武将的表率之一,可是经过了太多了起起落落,早已经心如止水,努力逃离朝堂这个大漩涡。现在担任司空,有名无实,明显已被陛下疏远。

  如果不是朝中武将实在无人可用,弓月道大总管这个职位怎么也轮不到他梁建芳。
  可是谁知道长孙无忌在举荐自己的时候有没有其他心思呢?是为了让自己远离朝堂,不妨碍他们的争斗?还是借这次西征突厥寻找机会找个问罪的理由?
  这次派骆弘义来协助指挥,很明显是陛下对自己手握重兵不放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许自己身上烙下的先帝痕迹太深了,被新君忌惮不可避免。年轻的皇帝终究还是要对老臣下手,这是亘古不变的权力哲学。虽不至于狡兔死走狗烹,但是看看李绩的现状,三朝的重臣哇,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尚且足不出户,称病不朝,登门拜访者一律不见客。无他,实在是伤心了也看透了,不愿再陷入无休止的争斗。很自觉的交出了权力,不问世事,每天就在家里练练字,看看书。能活成这样,也真是为难他了。大唐的战神哇,无数敌人闻风丧胆,别说打了,远远的看到李字旌旗就四散奔逃,直接崩溃。谁能想到这样光芒万丈的人此刻成为了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呢?

  文官终于是压了武将一头哇!

  梁建芳深深叹了口气,脑子里乱蓬蓬的,回想当年跟随先帝东征西讨,抛头颅洒热血,爬冰卧雪,快意恩仇。恍惚之间几十年,物是人非,无数大唐名将随风而去,老的老,死的死,能善终者屈指可数。
  为人臣者,终归会是这样的归宿吧!
  庭州刺史骆弘义信马由缰而来,身穿深绯色官袍,腰间的金腰带格外明亮。自庭州到行军大营百里之距,他居然只带了几个亲兵,一到大营门口就有人上前叫门:“庭州刺史奉召赴弓月道节度,速去禀报。”
  该来的总会来,梁建芳一脚踹翻大帐中的案几,那案几轰隆一声腾空而起,在空中翻几个滚,摔成一地碎木。

  行军打仗几十年,他从未觉得如此窝囊,到底还是李绩看的长远,趁着陛下没翻脸自己就解甲归田了,打仗打了一辈子,总要消停几天。已经体验过统兵的威风,也体验过无上的荣耀,更体验过无边的权力。等到了冉冉老态,往事只能回味的时候万不可贪恋过往,抓住权力的尾巴不放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圣眷不会长久,人心见异思迁,即使死死抓住得来的权势不放又能如何?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新君一纸恩典,你就会从权力的位子上跌入深渊,永世不得翻身。
  仿效高祖皇帝帅兵而起?有这样念头的人早死了八回了。侯君集就是最好的例证。
  权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他已经达到了所能达到的极限,大浪拍岸,总归是要急流勇退的。
  梁建芳忽然冷静了下来,想明白了陛下的心思,一切都觉得明朗起来。真正的勇气是看透了残酷的现实依然坦然面对。
  骆弘义既然是来节度,自己自然无话可说,即使有滔天怒火,此刻也不能发作,他代表的是皇帝。更何况自己明了皇帝的心意。

  不过,他不能让这几万大军跟着自己葬送在这茫茫草原。大唐自开国以来,还没有将领败给突厥人,最多无功而返。
  骆弘义身为刺史,在庭州这个地方,和外族人打了无数交道,还算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可是到底有些迂腐,从给兵部的书呈就能看出来。分析的很有道理,可谓偏僻入里,入木三分,有理有据。可是在梁建芳看来,不过是些纸上谈兵之术,姑且听之则可,切不能不懂变通。
  梁建芳不相信兵部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问题,长孙无忌会看不出来。可是最终因为献策有功,骆弘义被一纸敕书给砸的眼冒金星。怎么也没想到他一个刺史也能节度大军。
  骆老头顿时精神焕发,觉得兵事不过如此,自己随便分析一通都能切中要害,能人所不能。或许自己是个兵事奇才也未可知。

  都言文人上马不能整军,下马不能安民,纯属混账之言,自己身为庭州刺史,一方大员,代大唐皇帝牧一方子民,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西域万邦之民来朝,自庭州而过,无不惊为天人,感叹大唐巍峨雄风,名副其实天朝上国。
  这次阿史那贺鲁造反,也是自己提前得到消息,上报朝廷,庭州才得以保全。再加上献计之功,有多少人能做到?
  文人也有一颗热血之心,整日埋首故纸堆,难免觉得清苦寂寞。况且庭州位处西域各部之地,突厥人时不时的犯边抢掠,骆弘义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乃何自己不是武将,不能统军出战,只能站在城墙之上遥遥的看上一眼。
  现在皇帝居然让自己节度弓月道,对于一直以来有着统兵情结的骆弘义来说是天大的恩典。
  自接到敕书起,他就一刻不停留,准备妥当就从庭州直奔大营而来。

  梁建芳笑的就想一个弥勒佛,还没看到人就能听到爽朗的笑声,让骆弘义如沐春风:“骆大人风尘而来,不畏艰难,助我大唐军威,着实让我敬佩哇!”帽子戴的高高的。
  骆弘义自认自己的到来会引来梁建芳的猜疑,毕竟自己是文官,又是皇帝新任的节度。说的好听是协助,说的难听那就是来分权来了。
  所以分外小心,路上就暗暗告诫自己要处处留心,千万不要被人抓住了把柄才好。
  梁建芳满脸的笑意让骆弘义不禁心生提防之心,暗到好城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