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年代》
第33节

作者: 九周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今的朝堂似乎并不需要自己了,或许他也能致使、归乡安享天伦之乐了。
  因朱厚消失了六日,所以此次早朝需要处理的政务较多。虽然一直由内阁大臣在主持大局,但是需要朱厚亲自裁定的内容有很多,有些事情蒋冕等人是不敢僭越的。
  还有昨夜锦衣卫及时通报的“杨廷和小会议”内容,关于杨廷和提出的问题,朱厚也不得不引起重视,因此他特意命杨廷和与梁储二人上殿参与朝政。
  “黄锦,给谢爱卿赐座。”朱厚注意到了站在文臣首位的谢迁,望着老人满脸的疲惫,不由对黄锦下令道。
  “臣不敢,谢陛下垂怜!”还未等黄锦有所动作,谢迁闻言急忙出列跪地拜道。
  在朝堂之上坐着议事,除了眼前的圣天子外谁敢?

  就算是是天子让你坐,你敢坐吗?
  即便是谢迁也不由担心坐下去之后,眼前这位腹黑的陛下会突然来一句:“爱卿真是’公忠体国‘啊!是不是想要行那霍子孟之事啊?”
  朱厚闻言却愣住了,原本的好心情瞬间被破坏殆尽。
  本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他是不忍心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日夜兼程赶入京城后还要站着议事,但他似乎忘了大明朝那森严到可怕的等级制度,原本的好心之举竟让眼前这位老人如此诚惶诚恐!
  其实在秦汉三国至隋唐时期,三公九卿等朝堂重臣上朝之时是跪坐着议事的,以彰显帝王的仁厚,以及对各朝堂大臣的尊重。但从宋代开始,宋太祖赵匡胤为削弱大臣权柄,加强中央集权,重新制定了礼仪,大臣必须站着上朝!
  到了明朝立国后,受处于鼎盛状态的“程朱理学”的影响,“三纲五常”教义的广泛传播,阶级观念越发深入人心,无人敢逾越。草根出身的太祖规定上朝前大臣必须三拜九叩,等龙椅上的那位天子说出“平身”二字后方能起身排班列好,之后才能进言上奏。

  朱厚更是清楚大明之后由建州女真建立的清朝,那个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代,朝堂重臣彻底沦为了皇帝的家奴!上朝之时需全程跪地,一些年迈的老臣甚至不得不偷偷绑上护膝才能支撑到早朝结束,不至于昏厥倒地,殿前失仪。
  “程朱理学”啊!看着眼前诚惶诚恐的老人,朱厚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庞然大物那无处不在的影响。
  程朱理学,太祖为巩固大明王朝统治钦定的官方哲学,如今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
  “三纲五常”,“去人欲,存天理”,甚至“明天理,灭人欲”都是其著名的教义啊!
  但程朱理学能巩固国家的统治!其宣扬的忠君爱国思想,让现在的这些读书人普遍具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甚至不惜为国而死!
  有利就有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正因如此,大明的文臣是不怕和皇帝对着干的,相反如若因谏言获罪,他们反而会获得贤名,借此成为读书人心中的精神标杆,成为士林领袖!
  贤名反而成为这些读书人心中最为重要的东西。

  嘉靖晚年,买好棺材的海瑞上奏《治安疏》,大骂朱厚熜迷信巫术,生活奢华,怠于朝政等诸多弊政,反而骂出了一个千古清官的美名,流芳百世,受万人敬仰。
  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如海瑞等读书人像是患了传染病一般,个个都忧国忧民,刚直不阿,痛恨奸佞,以匡扶天下为己任,但谁又知道他们步入朝堂之后会不会成为自己原本眼中的“奸佞”呢?
  而程朱理学更像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在儒学教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完备更为细致地定义,成为读书人心中的精神支柱,宗教信仰。
  面对如此庞然大物,即便是自诩智计过人的朱厚也并没有一丝信心。
  虽然他清楚地知道,正是“程朱理学”中那一条条顽固死板的教义将天下万民团团包裹,彻底扼杀了他们的个性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兴趣发展,扼杀了整个民族的创造力!

  在西方“蒸汽机”现世,工业革命发出一阵阵轰鸣的时候,华夏的子民在干什么?在争先恐后地推崇“三足金莲”!在摇头晃脑地研究“八股取士”!在满嘴宗法礼制地向世人宣扬着“三纲五常”!
  在后世,朱厚无数次质问过自己,质问过好友,为什么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帝国会在近代被列强肆掠?为什么泱泱华夏在近代会被弹丸小国恣意**?为什么曾经的“天朝上国”在近代会成为各国都想撕咬一口的鱼腩?
  因为妄自尊大!因为固步自封!因为闭关锁国!因为思想禁锢!因为整个民族失去了它最珍贵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而这一切都是始于明清!始于程朱!始于被曲解后的儒家经典!
  看看吧!即使是德才兼备、功盖当代的天下贤相,就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诚惶诚恐,战战兢兢,连坐都不敢坐!
  但是自己现在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自己敢伸手去动摇大明王朝统治天下的精神支柱?
  朱厚相信,即便他如今是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即便他如今是所谓的“圣天子”!但如果他敢动摇“程朱理学”,还未等他有所行动,只要露出半点风声,他这个皇帝就不用做了。
  在文臣集团的抵死反制下,即便他尊贵如圣天子也只能束手无策!
  一想到他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挚爱无比的祖国一步步走向衰弱,朱厚的内心就苦涩无比。
  一时间朱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索然无味!那么的荒谬可笑!
  因为当你发现在危机即将来临之际,无论自己做什么努力似乎都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似乎都无法唤醒正沉醉于自己一手粉饰出的太平盛世中的朝堂众臣,那种孤独感和绝望感足以令人窒息!

  或者做个“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君怎么样?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啊!
  朱厚现在算是有点明白,从小被“救世宰相”张居正辅佐教导的万历皇帝朱翊(音同意)钧为什么会二十多年不上朝了。除开张居正的离世,以及他在朱翊钧心中崇高伟大的形象崩塌给这位皇帝带来的打击外,还有这群顽固的令人生厌的大臣造成的抵触心理,最重要的是他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对于大明朝堂体制的无奈。
  对于如师如父的张居正,朱翊钧一直是敬爱有加的,在他心目中这就是一个完美的臣子。因此张居正的离世给他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即随其后,被人不断挖出的张居正的黑料让这位年轻的陛下受到的打击更大。满朝文武地不断攻击,以及张居正自身的黑料,让朱翊钧恼羞成怒,对这位“恩师”下达了抄家籍产、亲族流放的诏命。
  连朝野交相称赞的张居正都是一个玩弄阴谋权术的伪君子,那这剩下的满朝文武连张居正都不如,他们私底下又会是何等的卑劣不堪?
  随后朱翊钧发现他堂堂一个皇帝,连想立哪个儿子为太子都需要经过满朝文武的同意!不同意文臣就不断地冒死泣谏,不断地报团抵制!为了这太子之位,朱翊钧和一众大臣开始了长达数十载的“国本”之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