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年代》
第40节

作者: 九周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眼见正德皇帝的荒唐行径,和当前复杂的政局形势,选择了急流勇退,将这滔天大功的证明—贼首朱宸濠交于张永后,便称病深居简出,从不提及平乱之事。
  但不难发现,在整件事中没有一个文臣肯发声为王守仁打抱不平,仗义执言。
  为何?因为他是王阳明!那个离经叛道的王阳明!
  若换了任何一个其他的大臣,立下如此泼天大功,即便是忌惮于正德皇帝的淫威,也不至于一语不发,默不出声。
  虽然正德皇帝荒淫暴戾,但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讪君卖直”的大好机会,相信不少傲气逼人的文臣应该不会视而不见吧?

  他们这些文臣的风骨还是有的,如杨廷和、梁储等敢于冒死泣谏者不在少数,但为何他们都选择了三缄其口?
  因为在他们眼中,王守仁是开创了“阳明心学”的异端!离经叛道的叛徒!对之恨之入骨还来不及,又怎会替他开口!
  因此在大明整个权力阶级的共同默认下,平定朱宸濠之乱的人是“英明神武”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而非他人,王守仁的平乱之功也被众人默契地选择了遗忘。
  但现在王琼却发出了拟定王守仁平乱之功的声音!
  此时文臣却是不敢再视而不见,弄虚作假了,他们也不敢!
  当今天子是傻子吗?他会不知道平乱的功臣是谁吗?
  况且奏折都是先经由司礼监送往陛下过目之后,才会移交到内阁,这说明陛下已经知晓此事。
  如今一众内阁大臣都是坐蜡不已,此事他们本就有愧于心,不少人在这件事情上出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本着理念不同,以杨廷和为首的一众大臣选择了在平乱之事上集体保持沉默,以压制王守仁的仕途之路。

  而今此事又重新被摆到了台面上,即便是老谋深算的朝堂重臣,他们脸上也稍微有点挂不住。
  谢迁望着眉头紧皱的众人,缓慢但有力地说道:“大家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现在是集思广益的时候。”
  “吾担心的是此事乃王琼之意,还是陛下之意,昨日早朝后有人看见黄公公去了兵部一趟!”费宏的关注点不在于这奏折本身,他将自己心中的忧虑提了出来。
  蒋冕闻言,心里顿时一惊,不由出言询问道:“子充,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吾也有所耳闻。”毛纪也一脸忧愁地补充道。
  谢迁用充满睿智的目光扫视着眼前众人,沉吟片刻后出声道:“不管此事到底是王琼本意,还是陛下授意,我们都要将它认为是陛下之意,未雨绸缪,以防不备!”

  “那陛下为何突然对王阳明如此青睐?这是想要给他加官进爵啊!”最了解朱厚的袁宗皋此时也不由出言道。
  “陛下怕是对吾等不满了啊诸位!自陛下即位以来,内阁行事当真没有僭越吗?蒋冕、毛纪,你们心里面最清楚!”谢迁叹息着点明了朱厚的用意。
  “再加上昨日早朝时毛尚书直言进谏顶撞了陛下,怕是导致我们彻底恶了陛下啊!”
  “陛下授意王琼上此奏,无非是想平衡朝堂势力,并非有推崇‘心学’之像,吾等不必过于忧虑。”
  谢迁顿了顿,又继续说道:“王阳明之事吾等不必阻拦,也拦不住,随他去吧!
  “即便加官进爵也顶多不过是个都御史,除了他以外还有谁呢?即便再加上一个兵部尚书王琼又能如何?心学现在还不配成为吾等大患!”
  “至于兴国大妃入京之事,问问介夫的意见吧!他如今是礼部尚书,屹立朝堂多年,此事或许已有了眉目!”
  “尔等日后行事需尽为臣之道!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白读了吗?若是再发生类似暖阁之事,用不着陛下或是太后,老夫亲自将你逐出这朝堂!”
  四人闻言尽皆向谢迁施了一礼,虽然蒋、毛二人知道谢迁的话是对他们二人说的,不过也明白眼前这位老前辈是在规劝自己,心中也颇为感动。
  这位四朝元老木斋公第一次展现出了他惊人的政治手腕,以及他身为贤相的责任感。
  谢迁连夜抵达京师后,杨廷和便亲自拜访了他。当谢迁听闻群臣于暖阁之中逼迫天子之事,气得他大发雷霆,怒斥杨廷和等人不忠不义,枉读圣贤书几十载!
  若他杨廷和是刘瑾、钱宁等奸佞之臣,谢迁是一句话都不想说的,更别说怒斥其以求悔悟了。

  但他不是,他杨廷和是内阁首辅,是应该辅朝纲、佐君王的文臣领袖,居然行如此罔顾君威的事,实在让他失望透顶。
  而杨廷和在老老实实地挨骂后,也将朝堂上的局面进行了透彻地分析,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如今内阁大臣中的蒋冕、毛纪等人虽是忠正贤良,但是政治手腕和政治眼光远远不能担当起文臣领袖的重任。
  但当今天子毕竟年幼,且偶有顽劣,行事乖张,内阁首辅必须由一位年高德劭者才能镇得住这位陛下。正因如此,他才会修书一封恳求谢迁入阁辅政。
  谢迁如今应以朝堂稳固为主,平衡朝堂之上的各方势力,以及想办法缓和陛下与他们文臣集团之间的矛盾,这便是内阁首辅的责任。
  谢迁闻言只是淡然地应了一声,这些东西还需要他杨廷和分析吗?在他谢迁面前,杨大牛也不过是个晚辈罢了。

  接着还没等其说完便将杨廷和赶了出去,他是真的被杨廷和气到了。
  不过杨廷和并未生气,只要谢迁答应了就好,文臣集团也算是有了主心骨。
  现在这大明朝廷,需要的是稳固,不需要掀起风浪之人,即便是当今天子也不行!
  紫禁城,大明门外,五月十五,卯时。
  身为“国门”的大明门,平日从不开放。但今日是众多新科贡士入宫参加殿试之日,因此代表着庄严肃穆的大明门也即将开放。
  无他,这是国家的“抡才大典”,是国家选拔各地贤才的重要日子,值得起明门大开。
  而此时大明门外已陆陆续续地站满了前来参加殿试的新科贡士,一身崭新贡士袍服的张璁正是其中之一。

  张璁的科考经历堪称梦幻,从县试到乡试,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年纪轻轻便取得了举人业位,但接下来的会试却成为了他一生的噩梦。
  即便望着眼前巍峨森严的皇宫,张璁至今都觉得眼前的这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仿佛这是一场梦。
  他已经四十七岁了,遥想当年考中举人后的意气风发,以及一连七次进京赶考均名落孙山后的失落茫然。
  整整二十年了啊!他不间断地入京科考,却又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正德十三年的放榜盛事,他看着礼部发放的杏榜,看了一遍又一遍,确认了一遍又一遍,没有自己!还是没有!
  整整二十年未中,他从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郎考到须发丛生的一介老叟,这其中的辛酸苦楚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到。朋友的嘲讽,家人的不解,亲故的白眼,也无法阻止他想要步入朝堂,执掌权力,铲除奸佞的决心。
  但这次他是真的绝望了!自己连孩子都有好几个了,还要考吗?或许自己这辈子就没有显贵的命吧!也许二十年之前他就该去吏部谋求一官半职了,即便永远无法步入朝堂,但至少还能养家糊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