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年代》
第42节

作者: 九周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二甲第一称为传胪,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甲、三甲进士欲授官必须再经朝考次,择优选为庶吉士,余者分发六部任主事或者分派外地任职。

  而八股文的内容是儒家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而且格式限定极为严格,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
  应试八股的要求便是模拟圣贤的语气,撰写一篇应题且符合格式的八股文章,还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解释为准,以传达圣贤思想。
  从这便不难看出程朱理学在此时崇高无比的地位,朝堂重臣都是通过其筛选而出,即便朱厚想要与之对抗,也不得不慎重!
  同时他心中也吐槽不已,且不说八股文需要从小学习程朱理学中的经义,便是以这繁琐复杂的流程,朱厚若非魂穿为嘉靖,恐怕连一介官员都混不上。如此只能选择去经商,做一个地位卑贱的商人,凭借后世的知识勉强做到衣食无忧。
  朱厚望着殿中奋笔疾书的诸位贡士,也不由想起了后世自己高考时的场景,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今朝!
  即便科举如同高考一样艰险无比,仍然有无数学子选择前赴后继地迎难而上,因为只有科举,他们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时间就在朱厚的喟叹和学子们的奋笔疾书中缓缓流过,悄然中已到了日暮时分。
  临近殿试结束,朱厚突然注意到坐在中排的一个贡士。并非是他才气逼人,或者说出现“笔落惊鬼神”等异象。
  而是这名贡士在写好策文后,并不像其他人一般慎之又慎地逐一审查。他如同“完事了”一样,闭目沉思,嘴角含笑,似乎还在回味方才的快感!
  原本在人群中寻找张璁的朱厚突然有了一种感觉,似乎眼前这个满脸沧桑的贡士就是自己的改革先锋,自己未来的肱骨臂膀!
  正在闭眼平息心中怒火的张璁仿佛感知到有人在注视着自己,他睁开眼稍抬头,看见的是龙椅上那位陛下正饶有兴致地注视着自己。
  张璁本想低下头,但他突然想起百姓的惨状,下意识地选择了直视这位天子的目光。
  朱厚从他通红的双眼中看到的,是一片悲凉!
  他就是张璁!这一刻朱厚无比确信自己的直觉。除了他外,虽有不少思想受到启蒙的王学子弟偷偷打量过自己这位天子,但没有一个贡士敢于直视自己这位九五至尊!
  而且朱厚从他脸上看见了不同于其他学子的沧桑,饱经社会毒打的沧桑,以及他发现这个虚假盛世后无可奈何的悲凉!
  这才是他朱厚要的臣子!
  此时正巡视考场的谢迁等人不知道,张璁与朱厚之间的第一次对视,将会给如今的朝堂带来巨大的变革!也加剧了大礼仪之争的惨烈程度!
  后来对显贵后的张璁恨得牙痒痒的众人也不由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将张璁的殿试资格取消,给他安排一个丁忧或生病的名头,也不会让如此“奸佞幸臣”有了步入朝堂的机会。
  文华殿,阅卷日
  谢迁,蒋冕,毛纪,费宏,袁宗皋,杨廷和,王琼等十位阅卷官正襟危坐,执事官将糊名封存的答卷取出,从谢迁开始依次发放。
  殿试的评卷也是有规矩的,按成绩分为五等,分别是圆圈、三角、斜点、直竖、叉叉,依次代表着第一等到第五等。
  毫无疑问,得圆圈最多者为最佳,依次选出十本进呈给朱厚。取前三为一甲,二甲按次序取前三分之一,三甲则为剩下的约三分之二。
  除去因丁忧等故未能参加此次殿试的少数贡士外,余者皆能“金榜题名”!
  正在改卷的谢迁忍不住摸着胡须点了点头,此次应试的学子大多才识兼备啊!
  当真是圣天子带来的影响吗?
  不过他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持续过片刻,便被眼前的这份答卷气的脸色铁青,在重新仔细地审阅了一遍后,毫不犹豫的画了一个直竖。
  如同蝴蝶效应一般,这份试卷经过蒋冕、毛纪、费宏三人时,都被画上了直竖。
  袁宗皋望着眼前这份字体秀润华美、正雅圆融的答卷,想起卷中略显愤世嫉俗的长篇内容,不由叹了口气,画上了一个斜点。
  袁宗皋曾历任二十载的兴王府长史,对这份份答卷中描述的蝇营狗苟又怎会不知道!对如今腐朽到骨子里的官吏制度又怎会不知道!

  但他已时日无多,已没有精力与勇气去贸然触动这些人的利益,在他之前其他内阁中人的评语他又何尝不懂。
  四个直竖!此人已经注定名列三甲末流了。
  朝堂稳固啊!此子还是太年轻了!如今的朝堂不适合他,或许外放为官是个对大家都好的选择吧!
  下一位阅卷官是现任礼部尚书杨廷和,阅卷至今,他是第一次见到“四竖一点”的答卷,连一个三角都没有,好奇之下仔细审阅了一遍后,眉头紧皱地叹了口气,选择画上了斜点。

  答卷所述内容杨廷和早有耳闻,在他总揽朝政的三十七日中,他又何尝没有进行短暂的“政治革新”,但收效甚微啊!
  仅仅是于京师之内取得了些许成效,但各地并未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这从上到下都布满了利益链的官僚系统,即便他是内阁首辅,也有心无力。
  很多事情,不是能想就能做的,他身为当朝首辅,要顾虑的东西太多了!
  这也是他杨廷和清楚地知道如今日渐腐败的官僚系统,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别人能肆意妄为,别人能满腔热血,别人能想做就做。但他杨廷和不行,他是文臣领袖,他是内阁首辅,他的每一步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这也是如今大明的现状,并非没有从这“太平盛世”中清醒之人,但即便他们清醒后,面对从中央到地方的腐朽,他们也感到无能为力!
  最终这份答卷传到兵部尚书王琼手中时,已经是“七竖二点”的成绩了,惨不忍睹。
  王琼读罢,稍作犹豫后也只能画上了一个斜点。并非是他欣赏张璁的才华,而是他看出此子已经对宗法礼制产生了怀疑,搞不好就是王学门徒。
  内阁打压之人就是他要重用之人,能鱼跃龙门的岂非庸才?无一不是天下学子中的佼佼者,所以他并不担心此子的才华,不过是因理念不和被人打压罢了。

  但他又能如何,此卷从第一位阅卷官谢迁评下直竖的评语后,就已经注定名列三甲了,他能做的只有稍微将他的名次靠前,聊以**罢了。
  正如王琼所料,即便他最后给这份答卷画上了斜点,也改变不了张璁三甲的命运。从谢迁画上了第一个叉之后,就注定张璁此卷无法上呈给朱厚了。
  开玩笑,“七竖三点”的成绩,连一个圆圈、一个三角都没有,吃灰去吧!三甲最后一名都有可能!
  阅卷完毕,谢迁等人携选出的十份答卷前往乾清宫御书房进呈给朱厚,拟定好的名次需要得到这位圣天子的同意。
  片刻后,朱厚百无聊奈地听着读卷官在御前跪读,虽然他清楚地知道这前十份答卷代表着此次科考中最顶尖的贤才,不过他却提不起任何兴趣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