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揭秘 明宫100太监秘史》
第2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通保存了骑射民族的彪悍性格,他的墓志称他“性刚毅,及长,勇略过人”。这从他后来参加靖难之役,以及多次从驾北征,屡建战功上,可以看得出来。但朱棣尤其看重他的,是他的“忠谨”,既对上忠诚,又为人谨慎,不好虚饰夸诈,很令主子放心,所以“委以腹心,俾察外情”,成为燕王府军统局的特务头子。
  日期:2013-11-16 21:32:49
  上文写到,刘通非常光荣地被任命为燕王府的特务头子——

  其实啊,使用宦官来刺探外情,从洪武时代即开始了,朱元璋除了从“出差”宦官那里了情宫外事务及舆情,还专门差宦官到地方与军中,让他们充当自己的耳目,搜集各种情报。
  有这样一个例子,还在明朝建国以前,大都督府参军郭景祥镇守和州(今安徽和县),有人向朱告发,说郭景祥的公子仗着父亲的权势,所为多不法。朱元璋先派按察司书吏唐原嘉前去探察,回报确有其事,还说郭景祥因为儿子实在不像话,生他的气,要撵他走,这逆子竟然抄起一支长矛(矟),欲刺杀他父亲。朱元璋听了非常生气,下令将郭公子抓起来,回宫后愤愤地对马皇后说:“我一定要宰了这小子!”马皇后却有些担心,说:“滑吏所言恐不实。况且老郭只有一个儿子,杀之若不实,岂不冤枉,还绝了老郭之后。”朱元璋于是改派心腹宦官佛保再去探查。佛保回报说,郭氏父子的确发生过冲突,但并无儿子持矟杀父之事。这个事实非常关键,因为以子弑父,属于大逆不道,罪在十恶不赦之条。朱元璋听说没这回事,才将郭景祥之子释放,而杖责了奏报不实的书吏。

  可见朱元璋两口儿不信外臣而信阉奴,是久有心理基因的。
  明朝建国后,宦官组织迅速扩张,朱元璋甚至可能开始尝试建立以宦官为头领的情报机构,成立于洪武九年八月的一个名叫绳顽司的机构,值得注意。
  “绳顽”之义甚明,绳是绳之以法的意思,顽指“奸顽”,绳顽司记载在官书上的职掌是“掌治内官、内使之犯罪者”(《皇明祖训录·内官》),相当于今天专门查办内部纪律的纪检监察部门。
  《明太祖实录》记载了它行事的一件实例:洪武十年六月的一天,有一名“圬者”,即粉刷墙壁的工匠,带着家小上京役作,不幸病死了。这是芝麻大一点儿的一件小事,圬者地位低下,如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所说:“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一个小工匠之死,竟然被绳顽司“上渎天听”。朱元璋觉得此人可怜,赐给他一口薄皮棺材,还资助路费,送他家小还乡。

  绳顽司干了一件“包打听”的事。由此事来看,该司不单负责惩治犯罪的内官、内使(内官是指有职务的宦官,内使则是职务较低者,而一般宦官,称为“火者”)。
  想来也是,好比今天的政法机关办案,首先不得侦查吗?绳顽司也得先派出干探,四下缉访,才能掌握一些内臣“犯罪”的事实。
  朱元璋设立这样一个机构,明里是加强对日益庞大的宦官队伍的监察,对外挂这样一块牌子,而事实上该司的职掌,却可能是侦缉京城内外之事(称“缉事”,后来的厂、卫校尉,都被称为缉事,或行事),事无大小,凡事都必须向朱元璋奏报。皇帝放的眼线多,耳聪目明,才聪明嘛!
  绳顽司后来并入司礼监,至于它什么时候取消的,史籍并无记载。这也好解释,秘密战线工作嘛,自然不会那么张扬的。
  帮皇帝打听臣民隐情,不是一般外人都能做的,必为皇帝的亲信。刘通以此对自己曾领导地下工作的经历,显然非常得意,在他的墓志里曝了光,还不忘添写一笔,称他接受“俾察外情”的“心腹”之任后,“广询博采,悉得其实以闻”,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将他探听来的情报,如实地向燕王做了汇报。
  日期:2013-11-18 08:32:33
  第一章 明代第一个“大太监”黄俨
  一 宦官特务头子(3)
  上文说到,宦官刘通接受“俾察外情”的“心腹”之任后,“广询博采,悉得其实以闻”。
  建文三年七月,正是朝廷官军再次兵临城下,战局遽然而危之时,一个人夹在逃难的人群中混入北平城内。此人姓张名安,说话是北方口音,他却来自南京,他的真实身份是锦衣卫千户。
  锦衣卫与永乐年间设立的东厂,合称“厂卫”,都被认为是特务机关。其实锦衣卫的职权范围非常广,说锦衣卫校尉是特务,实在是以偏概全,只有“行事校尉”才称得上是特务。张安此次脱去鲜艳的红色官服,不骑高头大马(锦衣卫士因这身艳丽的行头,又被称为“缇骑”),易容微服来到北平,确是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特别任务”。他贴肉的衣服里面缝着一封密信,收信人不是别人,正是燕王世子朱高炽,而写信人,却是建文皇帝的老师,著名学者方孝孺。

  刘通的情报工作的确富有成效,张安刚刚进城,只在燕王府前踅摸了两圈,他的行迹已在特务们的严密监视之下,张安却惘然不觉。刘通很快摸清,张安打南方来,此行的目的是要面见世子朱高炽。
  由于事关燕王世子(世子是亲王的法定继承人,如同太子之于皇帝),刘通不敢马虎,赶紧将此事上报。而此时燕王朱棣正率军在外,与朝廷大将平安激战,留世子高炽在北平城内“居守”,全面主持城防和前方粮饷供应事宜。刘通将朝廷派奸细秘密北来,试图与世子接触的情报,报告了燕王府承奉正黄俨(承奉司是亲王府宦官机构,承奉正、副是其首领),请示是否收网逮捕张安。
  黄俨正坐在王府南门端礼门内右侧的承奉司衙门里,他得报后,起身离座,背搭着手,在厅事里溜了一圈,然后返回身,叮嘱刘通,暂时不要触动张安,但须对其保持严密监控;他还告诫刘通,王爷让你察访外事,虽然此事牵涉到世子,你也不要有任何疑虑和忌讳,朝廷来使有任何举动,你都当速速来报我知。
  在燕王府中,黄俨是宦官中的前辈,极得王爷宠信,他是燕王驾前说话一口吐沫一颗钉的人物,王爷不在,他替王爷交代公事,也是作数的。刘通连忙称是退出。
  张安哪里知道,他一到北平,就像落入玻璃瓶中,被一双双监视的眼睛透视着。他通过旧识的引见,秘密谒见世子朱高炽的情报,第一时间摆在黄俨的案头。

  日期:2013-11-19 08:58:14
  第一章 明代第一个“大太监”黄俨
  二 惑主的奴仆(1)
  黄俨50上下的年纪,长得瘦小枯干,一身皱巴巴的黄皮紧绷在棱棱的骨头上,露出像老树根一样虬劲盘踞,色略偏黑的血管,深凹的眼窝里,一对黄眼珠略为外突,显得干练而充满精力。

  他以内臣的身份追随燕王,已经20多年了,陪侍着燕王由意气风发的少年王子,成长为一位姿貌奇伟、不怒而威的雄边塞王。如今他年已近老,但与其说他是一只皱了皮的老哈巴狗,不如说他是一只褪秃了毛而益发老辣狡猾的狐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