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才是和珅-走出成见,走近真实》
第25节

作者: 附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14 21:46:17
  不得不说了,这一次附壤又让大家失望了~由于我要全力准备一个考试,下个月12号开考,所以只好再厚着脸皮向大家请一个月的假,5月15号准时更新。
  其实从这个帖子第一天放到天涯时,我早已经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长话短说,今年过年之前我一直在北京,如今彻底在家乡发展了,个中的过程,思想斗争了好几个月。
  如今,我在家乡面临新的工作,新的环境,一切都要慢慢寻找、适应,真希望自己能尽快安稳下来,生活能有规律一些,可能那样的话我就能像天涯其它写帖的大神一样,每天都能更新一千、两千多字,可是现在,更新一直磕磕绊绊,多亏大家不离不弃支持,才没有因为我的“人品问题”让这个楼变得冷清。这里特别要感谢@碎念叨叨,@墨庄2011,一直都在默默顶贴,没有因为我更新的磕绊有过一点抱怨。还有新加入的@610135474,和其他的朋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你们的回复我都会认真看的。

  一个月的时间,我也得抽空补习一下清朝的历史,当初贸然开了这个帖子,却忽视了自己对这段清朝历史的熟悉程度,还不能到真实还原和珅所处时代的地步,这一点还要多谢@匪且兄指点,其实大家看帖的时候,不知道感没感觉到这个帖子越写到后面越没有之前好看,反正我写的时候确实感觉不如之前那种“写的爽”的感觉了,可能确实是历史修养还不够吧,和珅小时候那段并不需要太深的历史积累,但当和珅长大了,没有对那段历史详细的研究,是写不好和珅的。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说明白了没有~呵呵。一个月的时间,就当是给大家放个春假,一个月的时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只希望那时大家都在!
  日期:2014-06-16 23:02:02
  大家好!楼主没有弃楼,楼主又回来了~其实之前工作已经稳定了,就是有点忙,所以一直没有勇气再开这个贴,因为我知道一旦开始,真是怕忙不过来,就这样犹犹豫豫耽误了这么久,真是对不住各位眼巴巴等着看帖的朋友们了。
  离开这么久,还有这么多人一直关注这个帖子,楼主无以为报,除了尽力更贴~
  这么长时间不写这个帖子了,有点手生,写得不好的还请大家见谅哈,好了,废话不说了,更新!
  日期:2014-06-16 23:03:18

  这一年的正月,和珅被授予了户部右侍郎职位。
  在和珅漫长的升迁之路上,这一次的升迁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就这次升迁的意义来说,却是转折性的。
  在此之前,和珅的“编制”应该算是“内朝”,而授职户部之后,编制上就算“外朝”了,如果说的再通俗一些,曾经和珅怎么说都是皇帝乾隆的奴才,如今,可以自称为“臣”了。
  但是,清朝特殊的少数民族集权统治,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官场文化,首当其冲的就是称谓问题。清朝的惯例,满族人在皇帝面前都要自称为“奴才”,而汉族人才会自称“臣”。曾经有一段时间,乾隆皇帝也想让汉族大臣也自称奴才,无奈汉族人实在拉不下脸面,乾隆这才作罢,但仍发了一道圣旨,内容的中心思想就是告诫汉人大臣:别以为你们不自称奴才就不是奴才了!
  当然,去“外朝”为官的和珅,是永远不会在乾隆面前自称“臣”的,即使他将来位极人臣了,在乾隆面前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说一句“奴才和珅……”。许多人拿这个说明和珅的谄媚,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这只是当时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一般现象。
  另一方面,和珅第一次外朝为官就进入户部,这一点绝对具有象征意义,为了再次突出这个象征意义,再重复一遍:和珅第一次外朝为官就进入户部。
  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职能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从其职能来看,这是一个主要跟“钱”打交道的部门,而和珅的一生,也是一直与“钱”打交道的一生,他一直主宰着自己快速充盈的钱库,也曾主宰着朝廷的钱库,但是,当铅华洗尽、身陷囹圄,刹那间的转变,他原来一直被钱财主宰。
  而在此时,刚刚入职户部的和珅,在户部左侍郎金简的配合下,正在逐步展现自己这项非凡的主宰钱财的才能,这个才能在今天有一个时髦的叫法:

  理财。
  日期:2014-06-17 22:25:21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和珅对于理财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非同一般的热情,再联系到和珅出身将门之后、行伍之家,可以推想到,和珅理财的热情更多是来自童年贫穷时的阴影,而这个阴影似乎贯穿和珅的一生,所以,和珅一生都在竭力累积着财富,而他非凡的理财本领,也是他赢得乾隆赏识的一项重要资本,这些都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入职户部,是和珅官场生涯的一个象征性意义的开始,三个月之后,一个标志性意义的“入职”等待着和珅。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这次任命,绝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和珅又多了一个为官的“新单位”,因为军机处这个“单位”太不简单。

  不简单的标志之一,就是军机处所在的地理位置。紫禁城规模恢宏的建筑群,其实可以简单地说由两部分组成:外朝和内廷,外朝当然是皇帝上朝、大臣办公的地方,而内廷大概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后宫”,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点,叫做“乾清门”,而军机处的位置,就是在乾清门西侧,可以说,军机处是最靠近皇帝后宫的办事机构了。
  事实上,清朝自雍正开始,皇帝都在养心殿居住,甚至办公都在这里,而军机处的位置,离养心殿才不过50米。
  每当夜幕降临,后宫落锁的时候,在密布岗哨的围墙之后,整个后宫就只剩下5个男人(太监除外),这五个人分别是皇帝本人、两名御医、两名军机章京。
  军机章京,可以理解为军机处中的办事员,主要负责处理文书、撰拟文稿等等日常工作,是军机处里级别最低的官职,所以才会分配他们每天值夜班。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能在皇帝的寝宫值夜班,他们绝对是皇帝绝对信得过的人,仅此一点,军机章京的地位就无需赘言了。

  夜晚过后,军机处真正的“大腕”就会准时来“上班”,他们的官职被称为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这些人,才是军机处、乃至整个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一批大臣。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股肱之臣,顺理成章的,他们是同皇帝接触最密切的一群人。清朝的皇帝处理政务,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每天早上在金銮殿升班早朝。比如乾隆皇帝,处理政务的方式就是在养心殿召见大臣,如果乾隆召见全体大臣,称作“叫大起”,这就有些类似于“上早朝”的情景了,但是这样的情景一般不会经常发生,因为更多的时候,皇上只会召见军机大臣,而且每天都要召见,能够享受每天受到皇帝召见的待遇,军机处的权势冠绝朝列。

  可是,像军机处这样重要的机构,在《大清会典》(相当于清朝的宪法)里却没有这个机构,本来,军机处就是雍正皇帝对西北用兵时,由于害怕泄露机密,所以临时成立了军机处,可是后来,皇帝发现了这个机构的妙处,于是,军机处就一直以临时的姿态,延续着长久的存在,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军机处才被撤销。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非法机构,但它却是一个独立于清朝任何政治机构、凌驾于清朝任何政治机构的机构,因为它是最接近皇帝的机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