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废黄河》
第25节

作者: 飞天揽明月0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们送走了一个老寿星,同时送走了一个时代。
  日期:2019-04-17 17:05:38

  第十三章 跳出农门
  说养三年小孩,说三年鬼话,又说三岁勤来四岁懒,五岁六岁气人翻白眼。时间晃晃就过去三年了,王义虚四岁了,能跑能跳的,看来小儿麻痹症这一关是过去了。王义家和吴兰家是前后排的邻居,俩人岁数一样,所以他们自然成了形影不离的玩伴。
  夏至一到,秧把直撂。通常每年夏收过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老幼齐出动,拔秧苗的拔秧苗,转运的转运,插秧的插秧,各自按着不同的分工忙得不亦乐乎。一把秧苗,一个板凳,一汪水田,水田里插秧人星星点点,越来越多,插秧远不比犁田轻松,浑身沾满泥泞也顾不上在意。
  广袤的田地此时成了水的世界,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各种水鸟在田地间比翼齐飞,水田里都是人们低头劳作的身影,虽然他们忙得不停手,但是放眼望去,整体上却是宁静悠远。好一副壮丽的田园画卷!
  蒋秀梅在地里插着秧,插秧人都是麻利人,一手分出秧苗根部,再快速点入水里,一株秧苗就此挺立起来。王永福在地头把秧把甩过来,嘭嘭嘭,在蒋秀梅身旁砸出水花。
  蒋秀梅听到王永福好像在喊她,她手撑着腰慢慢直起身子,转过头听到王永福喊道:“歪了!歪了!”
  蒋秀梅纳闷:什么歪了歪了?
  王永福伸手指指地上,喊:“秧!你插的秧歪了。”
  蒋秀梅扭头看看,还真是,歪歪扭扭已不成行了,没办法,只好重新来过。
  蒋秀梅不在状态是有原因的,她这几天比较烦。乡里的小学设了个幼儿园,把王义送过去没几天,他已经跑回来三次了。大人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跟了出来,一出来就朝兰儿家里跑,一边跑还一边嚷:“小兰子不去我也不去。“
  “这是哪投胎的这么个犟种啊?“蒋秀梅心里一阵骂,不觉腿上已叮上了一只蚂蝗。蒋秀梅更加恼怒,拽又拽不得,拍又拍不得,只好先回家抓了一把盐拍在蚂蟥上。
  晚上家里人简单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听了王义奶奶的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不急这一时。
  “你就护吧。”
  “我做这主了。等过个年把再说。”
  王义一听这话象得了令箭一样窜出去了。

  于是一切照旧,几个小孩继续一起玩,撒尿和泥巴,捏几个小泥人放墙角晒着。搭花架子带新娘,两个人四只手交叉搭个架子,小兰子坐在上面一颠一颠的,两条辫子甩来甩去,王义喊:“呜哩呜哩哇,新娘到我家。”
  磷肥厂最近又要征十亩地的消息传遍这个盐河和废黄河之间的村子,意味着又可以有十个人进厂了。
  全村的人立即行动起来了。
  王家湾红旗组作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与其他地方一样,最有权的人有这样的说法:一队长,二会计,三队委,四尖头鬼。尖头鬼就是那些做事出尖,挑刺,喜欢起事,有些小聪明,调皮捣蛋的。不问什么单位,都会有这样的人,你不把这些尖头鬼弄好了,他给你捣蛋,弄个鸡飞狗跳,什么事也干不成!
  那时王永福在村里当会计,小队长是刘保财,他们两人拟了十个名额,王永福想要把王义大舅弄进厂。

  名单还没公布就已经闹得鸡飞狗跳的了。队员们走马灯似的打上门来,那些尖头鬼更是来劲,胡搅蛮缠,推推搡搡,那个李竞芳早就回来了,就数他跳得最高,刘保财和王永福在家片刻不得安宁。看到事情闹大,失去掌控,于是他们俩跑到淮阴躲起来了。闹!叫你们闹!闹起来谁也别想进厂了!
  那帮人找刘保财和王永福找不到,一不做二不休,闹到了王家湾大队部,大队部解决不了,就反映到公社。公社书记徐永发提议开个会,大家把问题摆一摆,摆事实讲道理,要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手敲着桌子说:“我就不相信没办法,办法总比问题多,无非就是调查研究嘛!”
  他叫人把刘保财和王永福喊回来,重新准备名单,要是有人问,就说公社徐书记要亲自解决。
  一天晚上,好像是夏天的晚上,天很热,但是会还得开。王义家门口来了百十号人,个个都很兴奋,七嘴八舌闹哄哄的,感觉自己一定会被选上的样子。王永福赶紧叫王义到左邻右舍去搬长凳子,最后还是有一小半人没捞到坐,挨着墙角或蹲或立,抽烟的人点起烟,交头接耳地嘀咕起来,乱哄哄闹哄哄的。
  这时候大队书记徐永发来了,刘保财站起来迎着,说:“徐书记来啦!坐!”
  刘保财被这事弄得灰头土脸,说话都没了底气。徐永发看他一眼,到门口的八仙桌旁坐下。
  刘保财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大家安静,下面就开始吧!请徐书记给我们说几句!大家欢迎!”
  昏暗的烛光下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

  徐永发拿起桌上搪瓷茶缸,上面有几个字“为人民服务”,他揭开盖子喝口水,把茶缸往下一放。等大家声音小下去后,他咳嗽一声,说:“各人安静下子,我来说两句。同志们,大家晚上好,这么晚把大家喊来,就是想跟大家交交心,嚓嚓呱,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不能把有理变成无理。最近的形势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不论是国家还是我们地方上,各条战线是捷报频传,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增长,粮食真是多得吃不完了,形势是真正大好。向阳红从我们红旗队又征一块地,具体什么用,我也不晓得,反正肯定是好事,不然大家也不会为此挤破头的。国家呢有土地带人这么个政策,政策是好政策,但是叫哪个去也是个叫人头疼事。原来那个名单看来是有点问题的,没跟大家商量,我已经批评他们了,工作没做好嘛!现在又拟了一份,马上请王会计念一念。这份名单,生产队报到大队,大队再报到公社,公社再和厂里商量商量,主要考虑性别、岁数、还有你念了多少书。这么算下来呢,拟了十个人,大家回去琢磨琢磨,看看还有没有不合适的,再商量。另外呢还有一句,这回为了避嫌,生产队干部家属、子女、亲戚就不参加了,下回再说。行了,我就说那么多。“

  又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
  这时候打路口来了一个人,听到这边有动静,他走过来挤到人群里面,问问旁边人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他叫林虎,是个二流子,平时好吃懒做,仗势欺人,小分头,人中深,嘴上有痣,歪脖子吊眼,走路松松垮垮,典型的坏蛋,坏得掉渣的一个人。
  有两句话是乡下送给这种人的:

  “你看你那样,鼻子像麻将,缺胳膊少腿,还想找对象。”
  “小分头,两面分,先养儿子,后结婚。”
  前几年他吹嘘武斗时打死过人,是革命英雄,近两年他看到风向变了,不得不夹起尾巴,但还是不务正业,当然咯,他不会想到去务什么正业,只晓得想些歪点子,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所以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他看见小王义在那里玩,就叫小王义给他找凳子。小王义找来找去,在锅屋灶膛口找了一个小板凳拿给林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