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恩怨两千年》
第24节

作者: 春晓夏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新罗得到唐朝方面的消息后,觉得机不可失,立马与唐朝深化两国的密切关系。其实唐朝与新罗的关系一开始就很不错,加上双方都有着共同的敌人——高句丽,两国自然是越走越近。也就是说唐朝之所以能积极介入半岛事务,除了高句丽在东北边疆不断搅事之外,新罗力求消灭对手,实现统一而精心实施战略上的拉拢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新罗是如何拉拢唐朝的呢?其实方法也很简单,首先两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消灭高句丽,这是两国合作的基础。其次新罗就是充分利用唐丽两国的矛盾,不失时机地在中间添油加柴,煽风点火,然后自己再以全力拥护唐朝的姿态出现,时时刻刻让唐朝感到只有新罗是自己在东亚事务中唯一忠实可靠的盟友,而且凡事只依靠唐朝。例如,隋唐两代连续攻打高句丽,新罗不但不与高句丽结盟,而且在贞观十七年还向大唐告发百济与高句丽和亲通好,打算谋取党项城,以此断绝新罗入贡的道路的阴谋。此后新罗不断告发高句丽侵略的各种不轨行为,并且不断请求唐朝的军事援助,就这样新罗的孜孜不倦,让唐朝觉得新罗忠心可嘉,有必要保护这个的盟友,以对高句丽形成夹击之势。

  新罗积极主动,紧紧抱着大唐这支粗腿,博得了其政治和军事上的大力支持,在半岛事务中后来居上,最初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唐朝的积极介入,必将改变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的政治格局。当然唐太宗出兵也是相当谨慎的,毕竟隋朝失败的前车之鉴还近在眼前,还有漠北的薛延陀蠢蠢欲动,对唐朝北方有着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他不敢贸然出兵,而是先派职方部郎中跑到辽东侦察高句丽的军事防御工程,刺探敌方军情,同时下令在江、洪、饶诸州造船400艘用以载粮,大量招募军队,积极备战。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十一月,太宗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领江、吴、京、洛招募来的水军4万3千名,军船500余艘,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陆军6万,水陆进击高句丽。645年(贞观十九年)二月,太宗御驾亲征,前往前线主持督战,并且传谕周边邻近的契丹、奚、新罗、百济各国君长共同出兵。当然百济包藏祸心,对唐太宗自然是阳奉阴违,不仅不会听,而且乘机又攻陷了新罗十余座城池。

  唐军的推进速度很快,李勣一军攻下了辽东城,当年隋炀帝杨广可是倾全国之力都没夺下这座城池啊!接着唐军连破卑沙城(辽宁金州大黑山),白岩城(今辽宁海城)、盖牟城(今辽宁盖州)。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往救援,结果都被唐军击败,余众归降,消息一传出,高句丽举国震恐。
  日期:2018-12-01 11:42:29
  645年六月,高句丽和百济的使者都跑到了日本,三家商洽如何对付唐军,但是日本这个远水也救不了近火。同年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唐太宗和李勣的部队很快便到达了前线,安市城的守城者一见到唐太宗的旗帜就在城墙上大声漫骂,李世民大怒,于是李勣请求唐太宗拿下安市后将城里的所有男人全部坑杀,李勣这话说出来不久,安市城内的人就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为了求生存,守军在将领杨万春的带领之下,拼劲全力顽强抵抗,致使城池久攻不下,战事一直持续到九月都未有任何进展。东北的寒冬已然来临,大地冰封,唐朝军团没有御寒的衣物,太宗只能立即收兵,原先攻下的土地也不得不暂时放弃,临走时高句丽大将杨万春在城墙上向李世民拜别致谢,而李世民表现得也很大度,送他绸缎一百匹,以示敬意。

  九月十八日,唐太宗开始班师回朝,不巧的是归途中还是遭遇了暴风雪,冻死了数千人,这次东征显然没有达到彻底消灭高句丽的预期目标,但仍取得了一些初步战果:攻占辽东等十城,获民7万余户,斩杀敌军4万余人,唐军阵亡士兵相对较少,但战马损失十之七八。
  日期:2018-12-01 11:43:01
  唐太宗回朝后,意识到高句丽一时半会还不能拿下,然而他没有像昔日的杨广那样因为斗气而一意孤行,而是采纳了大臣的建议,不再用主力军队进行征讨,而是利用偏师不断骚扰高句丽的边境,换句话说就是唐朝玩起了消耗战,迫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破坏高句丽国内的农业生产。如此一来粮食歉收就必然造成饥荒,老百姓食不果腹,便失去了抵抗力,不出数年高句丽就会土崩瓦解。这一招实在是阴毒,却也很奏效。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令牛进达和李海岸率领万余名水军自山东莱州出发,从海路攻打辽东半岛南部,李勣和孙贰朗自营州出发从陆路穿过辽河袭击高句丽,水陆并进,攻陷石城。迫于唐朝的威势,高句丽王立马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领3万大军自山东莱州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在泊灼城(今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句丽军。短短的数年里,唐朝的小股部队就不断对高句丽发动军事骚扰,高句丽人整日提防,哪有时间去回家种地,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高句丽的国力就这样一点点被耗尽。
  高句丽在唐军的一系列的打击之下,北部领土接连沦丧,由此对南方新罗的侵略只好暂时停了下来,但是这些军事上的袭扰却因为唐太宗的病逝戛然而止。此时高句丽的盟友百济义慈王却一刻也不消停,一方面在国内修建了豪华的离宫别苑,终日饮酒作乐;另一面在军事上还不断对新罗用兵,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如果义慈王继续这样下去的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于是就劝告义慈王,义慈王当然听不进,照样我行我素。

  日期:2018-12-01 11:44:07

  相比之下,新罗的统治者则要清醒的多,善德女王去世后,即位的真德女王继续讨好和拉拢唐朝,她特意撰写了《太平颂》: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偕日月,抚运迈陶唐。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真德女王还亲自把这段五言文章织成锦缎,呈现给李唐王朝,表达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希图换来唐军政治上的支持和军事上的援助。

  那么现在的唐朝会不会置之不理呢,当然不会。唐高宗李治坚持父辈的对外方针,不过他吸取了隋炀帝、唐太宗几次远征失败的教训,采纳了大臣的建议,适时调整了军事斗争策略,与半岛南端的新罗正式联合,对高句丽形成南北夹攻的态势。这时的新罗为了积极拉拢唐朝可谓是费劲心机,在唐太宗的授意之下,新罗正式采用唐朝年号和衣冠制度,奉唐朝为正朔。
  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日本白雉二年),新罗使者知万特意身着大唐之服前往日本,实际上新罗政府在向日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现在新罗可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大唐的支持。日本朝廷本来就仇视新罗,现在看到新罗人洋洋得意更是怒火中烧,所以新罗使者刚到筑紫不久,就遭到了日本方面的训斥,然后就被轰走了,此后讨伐新罗的声势迅速高涨,但最终日本还是没有付诸行动。新罗的用意很明确,就是以大唐的声望对百济和日本形成震慑。由此一来,经过多年的酝酿,几个国家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之下,终于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一个是唐帝国与新罗组成的唐罗联盟,另一支便是高句丽、百济、日本组成的铁三角,整个东亚政治板块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