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退休人员的遭遇》
第35节

作者: 不是花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司机跟老马一路聊天,一面开车带老马在城里转起了圈。这时的老马实在没有聊天的兴致,心里想的只是赶快赶快再赶快,只有买到了这趟火车票心里才踏实。他看了车外面的路,惊呼道:“师傅!你这是要把我带去哪啊?我要赶火车的。”老司机回答他这就是去火车站的路啊,又问老马坐几点的车?老马说了开车时间,老司机说那还早呢,放心吧,误不了的。老马着急的说,车票还没买呢,到车站晚了谁敢保证买得上车票。你搞得什么鬼?到车站的路我知道,你在故意走弯路。老司机说,你怎么不早说呢?我是个本分人,工厂下岗后才开的这黑车。刚才开口要了你不少钱,走的路途短了我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兜点圈。老马冲他叫起来:兜圈干什么?我钱都给你了,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如果没买上火车票又折回去住旅馆,你给我造成的损失那就更大了。老司机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前面一条巷子拐出去就到了,说完他加快了车速。

  老马心中又像是被打翻了五味瓶,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他现在不仅是对洪主任,而且是对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都又爱又恨。很难说:这司机和洪主任,究竟是好人呢还是坏人?
  到了火车站下车一看:售票处那里黑压压一片人群,买火车票的队伍已经排到了售票处屋檐之外。离开车时间还有将近两小时,老马估摸了一下排队买票还来得及,他暗暗庆幸辛亏作了先买票后吃饭的决定,如果先去吃了饭怕是赶不上这趟车了。他立即排在一支买票队伍的末尾。
  随着开车时间的接近,排队买票的人越来越躁动不安。老马发现自己排了老半天,这队伍就没向前移动过多少,身后也只是增加了几个老人和上了年纪的妇女。窗口那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几个带了红袖章的人忙的转来又转去,在几支队伍间维持着秩序。年轻力壮的男人挤在队伍的最前面,手里抓着钱往那比一只拳头大不了多少的铁窗里硬塞,年青点的女人站到队伍前端的两边,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央求快要排到窗口前的人帮她带票。老老实实在队伍后头排队的人,天知道还要排到啥时候?老马没辙,既没力气又没姿色,只能随着队伍像蜗牛那样向前慢慢移动。肚子开始闹意见了,本来中午吃的多、也吃得好,可惜中餐转化的能量都在军训场上消耗殆尽,水也没带一瓶在身边,经过一下午的折腾感到有点虚脱。就在老马好不容易坚持排到离窗口只有几米远地方的时候,里面打出来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老马计划要做的那列火车车票已经售空,老马眼前一黑,身体一摇险些栽倒在地。

  正在这时,中午请吃饭的年轻人满头大汗的又出现在老马跟前,欣喜的对老马说了句:“谢天谢地!我总算找到你了。”
  老马定睛一看原来是中午请他吃饭的小古,他手里面还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
  小古扶住摇摇欲坠的老马抱怨道:说好了晚餐请你吃海鲜的,地方我都订好了。那家海鲜餐馆天天客满,就因为你的老朋友是餐馆的常客,今晚才腾出一张加桌。我到旅馆寻你,那里的人说你退房走了。
  老马问:那你怎么会找到车站的?小古说:你老朋友知道后,立即叫我查今晚是不是还有去浔江的火车,还打电话到车站的熟人给你订票,这不?我刚刚拿到手的,硬座票没了,只有软座,你朋友交代了,不能收你的钱。等我拿了票来到售票厅,就看见你排在队伍里干着急。小古接着对老马说:开车时间还有半小时,吃大餐来不及了,请你吃个特色小吃,请快点跟我走吧。
  老马又是在迫切需要进食的点上遇到年轻人请吃,仍然二话不说跟着小古进了一家餐馆。小古一进门点了两碗面条,两人刚找到位置坐下,面条就端了上来。小古解释说,这家的特点就是快,也比较干净、口味也不错,只是价钱比旁边几家都贵。他招呼老马:来吧,时间紧只能马虎点,我找你找得肚子也饿了,来,一块吃,吃完了送你到候车室。
  两人匆匆吃完面条,老马坚持不用小古送他。小古说,那好吧,你把这袋东西带上,这是你朋友给你带的水果和点心,车上饿了以后可以填填肚子。老马接过小古手中的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是几节削好了皮的甘蔗和几个面包,那甘蔗是老马家乡的特产,少年时代的老马和他的伙伴们在热天常用它解渴。
  中午老马见了服务员端上桌来的菜,潜意识就告诉他小古说的老朋友是谁,只是老马心里一直在排斥这种意识,他实在不愿意在与老伴离婚之后还与胡莹再有什么瓜葛。可现在,再也不用怀疑了,这位神秘的朋友肯定就是胡莹。

  老马上车之后找到了软座车厢,走进车厢发现很安静,绝不像普通车厢人那马拥挤、空气那么糟糕。车票虽然紧张,买软座车票的却人寥寥无几,老马拣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马元他竭力想忘掉胡莹,可胡莹偏偏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就像以前少女时代的胡莹需要马元的出现一样。马元拿了一根甘蔗塞进嘴中,吸允着甘蔗的甜汁、望着窗外黄昏下逐渐模糊的道路和村庄,一幕一幕的少年时代的往事浮现在了眼前。

  马元在出生的村子里读完五年小学,与几个继续求学的同学升入到公社中学念初中。公社中学在小镇上,离马元家十多里地,马元和许多其他从各个村庄来的孩子一样上学期间在中学寄宿。学生宿舍是一栋两层的木板房,楼上是女生宿舍,马元他们每十人一间占据了楼下八个房间。宿舍的隔壁是食堂和厨房,同样是木质结构;只有两排教室是砖瓦结构,每排三间,与宿舍和食堂呈直角排列;教室的对面是教师办公室;围在中间的空地是一个三百米跑道的简易操场,中间竖了两只木头篮球架,跑道拐弯角挖了一个沙坑;几栋建筑物的拐角砌有几只水泥乒乓球桌。

  在马元看来,镇上中学的条件比村庄上的小学好很多,最起码不会不同班级的学生挤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中学与小学的本质和主流没有多大变化,中学生同样不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学习成绩好坏对谁都无所谓,一个学期里的考试也难得有几次,这样老师和学生都轻松。
  轻松下来的学生没多少正经事要做,十三、四岁这个年龄正是青春期的开始,藏于身体雏形的青春活力和童年余留下的野性找不到地方散发,疯玩也就顺理成章变为学生们的日常功课,男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成了家常便饭。
  马元为了不惹是非认真的捧起了课本,他想把自己淹没在知识中来与世隔绝。他渐渐从课本中找到了乐趣,尤其偏爱数学,那些有趣的几何图形、深奥的代数方程式深深的吸引住了他。解出了一道苦思冥想了好几天的难题,这时的马元会认为自己是全校里最快乐的人,哦,太妙了!哦,太伟大了!一步一步,马元感到自己正在脱离这个甚嚣的尘世,一天一天,他正在慢慢步入圣洁殿堂。他还慢慢觉察到:学校的老师们虽然口头上提倡大家要政治挂帅,却对那些功课好的学生不经意间流露出由衷的欢喜。从老师们眼中不易觉察到的赞许中,马元感到一丝丝的温暖正在化解他心中的迷惑彷徨,燃起了他向往美好未来的熊熊火焰。他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初一结束时,门门功课的成绩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这除了他的努力之外,还因为学校里的其他很多比他聪明得多的同学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同学们对马元优秀的学习成绩不以为然,校长也不以为然,许多人甚至当面讥笑他走白专道路。面对同学们投来像是审视异类的眼神,马元他报之以一笑。知识正在填补他内心的空虚,滋润他荒芜的心田,他相信自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

  又红又专是当年衡量学生的标准。所谓红,就看你是不是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吗?积极参加名目繁多的政治活动吗?劳动中表现出色吗?所谓专,也不主要指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是指你在体育项目或文艺表演方面有没有上乘表现,能不能为学校和班级挣来荣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